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学人 > 正文
 

马颂德: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与产业化能力建设(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5日 11:16 新浪财经
  今后二十年,或者在本世纪前20年,国家提出来中国经济还要翻两番,翻两番凭什么,中国从改革开放1978年到现在,平均增长率是9.1%,靠生产要素,全要素投入的占6.6%,人力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加等等,劳动力增加贡献率就是1.2%,当然还有其他的因素。今后20年还要翻两番的话,完全靠生产要素投入,也就是说资本投入,劳动力增加,这个潜力是比较低的,有人估计大概在4%左右,比原来6%要减少2%。其他的因素就必须要增加,也就是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必须提高一倍以上,这是我们今后20年要翻两番的基本估计。我们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是增加值比较高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情况是高技术产业比发达国家和少数跨国公司垄断,即使是传统行业,比如轻纺,钢铁也大量被发达国家成为垄断的行业,高技术产业站在战略制高点,实现高国民收入的基础。美国到了三万美元,怎么差三十倍。发达国家基于连续几十年的教育和科研的高投入,构筑了知识经济的高门槛,逐步形成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国家创新体系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发展中国家要在高技术和高技术产业上突破重围,占有一席之地,面临巨大的挑战。我们当时跟发达国家发展高技术产业,环境是大有不同,我们在许多方面,人家基本上是垄断了这个市场。中国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当然要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刚才王院长也谈到了,2001年世界主要国家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比例,就是美国将近一半的研发是美国投入的。中国占2%,日本占8%,所以中国研究开发,国家技术的发展,我想大家也要用客观的态度去分析,中国2%的研究开发投入支撑了占全世界4%的GDG,按GDP算是11%,就是中国研究开发投入还是严重不足,包括我们企业投入也包括政府的投入。世界主要国家研究开发占GDP的比例,最高的芬兰是3.4%,日本是3.09%,研发投入开发占GDP的比例,中国是1.0%,这是2000年的数字,2000年的比例是1.3%。刚才我说中国处无战略机遇期,也就是说我们GDP跨过了一千美元,PPP跨过四千美元,从世界整个发展历史来看,进入这一千美元的GDP,人均GDP进入一千美元,许多国家是进入了一种快速增长期。我说的快速增长期是研究开发投入的快速增长期,不是这样的话,你一千美元再往上走是很难的。所谓快速增长期的特点就是人均GDP大概在一千美元,研究开发投入大概在1%左右,当然研究开发投入是占GDP的1%左右。进入这个快速增长期,许多发达国家研究开发投入到了2%,这是韩国的,因为离我们比较近,大概在80年代初期到了这样一个情况,当时韩国的研究开发比例占GDP1%左右,后来在80年代,90年代进入快速增长期,到了2%。美国这个时期大概是在50年代,50年代以后就进入快速增长期,研究开发投入进入快速增长期。 这是日本的,日本实际上在70年代就超过了1%,但是在78年以后,日本认识到了研究开发或者许多产品是仿制比较多,当然仿制以后再进一步发展,原始性的创新比较少,所以大量增加了研究开发投入,是从70年代后期开始的,现在已经到了将近3%。这个就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所处于的社会经济的环境。

  第二个就是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三条路径分析。解放以后,也不完全限制高技术产业,或者说是新型产业,或者是发展中国家要形成一种产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什么产业对他来说都是新的,它已经占领了整个市场。所以中国经济产业发展的三条路径,第一条路径是计划经济的模式,靠政府的大量投入,技术引进,技术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引进,或者一种是自己研究开发,但是无论是引进也好,研究开发也好,都是政府投入。第二种模式是外资或者合资企业,对外资和合资企业,现在中国基本上都是引进的。第三个是通过民营企业,民间投入,改革开放以后才有了这样一个途径。中国大学科研院所的技术转移,或者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自己到外面去开公司,逐渐逐渐发展起来。应该说发达国家当时发展它的高新技术产业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这样的路径,就是第三条路径。那么对于第一条路径,就是通过国家政府大量的投入,从解放初期,中国百废具兴当时没有多少工业,或者工业比较少,从解放以后引进了158个工业项目,到70年代以后大量引进了石油化工,大型钢铁企业,电视生产线甚至方便面生产线等等,几乎是交钥匙工程,这些基本靠引进的产业具有见效快的特点,我们不能否认这些,这些迅速产生了一批国家的支柱产业,解决了国计民生的重大需求。同时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比较拉美其他一些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有一个特点,中国还处于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敌视禁运的条件下无法引进的产业,比如军工、核工业等等,中国还形成了自己的研究开发体系,并完全靠自力更生形成了一批大型国有企业。但是不管怎么样,所有这些都是政府投入的,形成了一大批国有企业。这种基本靠国家大量投入的企业发展路径,其基本社会环境是国有经济和市场保护,它很可能脱离市场需求,产生重大投资决策失误,二是靠国家投入的企业缺乏进一步发展和经营管理的活力,效率低下成为通病,三是靠单纯引进扼杀企业在科研开发方面投入的动力和创新的活力,我们不能否定这样一条路径,甚至在当前的情况下,也不能否定,因为有许多方面是涉及到国家经济、国家安全,我们还是要有一批国有企业。所以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中,除了涉及国家经济,国家安全的重大企业都要重新审视其发展道路与经营方式,中国目前国有企业正在进行改革,无论如何,今后靠国家大量投入直接建立规模产业的案例会越来越少。整个企业都是国家投入,这样的案例会越来越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财经24小时热门新闻排行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