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赵海均:管控物价的四维秩序重塑与完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6月20日 09:39  中国经济时报

  关于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分析起来,既有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因素,又有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的趋势性因素;既有国际热钱流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输入性因素,又有国内大量信贷投放下的流动性充裕因素;既有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的因素,又有投机炒作的因素。

  ■专栏赵海均

  5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来新高,环比上涨0.1%。可以看出,未来政府抑制通胀、稳定物价的任务仍然异常艰巨。

  关于本轮物价上涨的成因,分析起来,既有自然灾害、恶劣天气等因素,又有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价格上升的趋势性因素;既有国际热钱流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输入性因素,又有国内大量信贷投放下的流动性充裕因素;既有部分农产品供求紧平衡的因素,又有投机炒作的因素。如何进一步治理有加剧之势的通胀,稳定日益攀升的物价,综合这些因素,笔者认为,必须在四维秩序的重塑与完善方面做足文章。

  一维是金融货币秩序的重塑与完善。流动性过剩成为本轮物价上涨的最大推手。尽管政府决策层采取了一系列消化流动性过剩的宏观措施,货币政策由积极转向稳健从紧,包括自2010年初以来已经12次上调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4次提高银行基准利率,但目前看来仍然收效甚微。究竟如何有效解决我国当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呢?关键不在于减少,而在于疏导,在于金融市场秩序的重塑、完善与发展。目前我国流动性过剩和资金不足同时并存,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发达和不平衡,直接融资市场,尤其是服务于企业生命周期前端的、服务于三农领域的各类金融工具、金融市场还很不发达,使得我国在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及三农等领域的资金配置效率极其低下。另外,文化产业还很落后,相应的金融市场不能充分发展,这是一个结构性的流动性过剩格局。在存在大量损耗(交易成本,金融体系效率不高)的情况下,通过发展金融市场,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过剩的流动性是有可能被引导到经济体所需环节的。当然,这个过程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金融过程,还要辅之以产业政策,差别性金融政策等。

  二维是市场竞争秩序的重塑与完善。当前,我国市场机制尚不完善,经营主体在市场经营中行为还不规范,采取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追求最大利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给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矫正放开价格运行的偏差,保障价格机制的正常发挥,都离不开政府对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监管,换句话说就是政府要致力于建设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这也是当前和今后稳定物价的重要方面。

  种种迹象表明,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采取欺诈、串通、哄抬、囤积等不正当手段操纵相关商品价格,是一些农产品价格上涨的直接推手。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价格管理措施,严查不正当的价格竞争行为,虽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监管部门打击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游资和不法经营者的恶性炒作、操纵价格行为更加隐蔽和多样化,给价格监管带来新的难题,提出新的挑战。各地方各部门特别是价格监管部门要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监管力量,完善监管机制,丰富监管手段,提高监管能力,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新特点的监管方式,切实履行好监管市场价格行为、规范市场秩序的职责。

  三维是生产流通秩序的重塑与完善。当前的物价上涨,百姓感觉最深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价格的上涨,更多的是基础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为此,我们要大力调整投资、生产结构,采取更多的惠农政策,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和均衡发展。一是要大力恢复农业生产。采取鼓励代耕、土地流转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加速恢复农业生产,保持粮食总量供需平衡,稳定粮价。二是要大力调整投资结构。尽力增加对农业规模生产、农业科技支持投入和提高农用物资价格补助,加快挖潜地力增加生产,以有效供给抑制食品价格上扬;增加对带动农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一方面有力带动农业生产发展,增加食品总量,加快抑制食品价格上扬,另一方面带动工农生产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减少对能源资源消耗,降低生产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以及提高生产附加值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对种养殖大户采取贷款、贴息、奖励、补贴措施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四是增加对种养殖业科技投入,加强生物技术在壮大农作物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应用,推进大规模高产种养殖,以及加强病虫害、疫病防治。五是扶持农业经营、服务、监督组织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效解决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更好地为农业稳产高产服务。同时,要大力加强农产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从而保持重要食品流通畅通和总量供给,加快抑制食品价格上涨。

  四维是对外贸易秩序的重塑与完善。央行近期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受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和世界经济逐渐复苏的影响,国内输入性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因此,治理物价、抑制通胀也必须致力于对外贸易秩序的重塑与完善。

  对于控制输入性的通胀,首先必须解决外汇储备持续攀高的问题。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过程中能否成为最大的赢家不仅在于能否成为贸易大国和强国,最终在于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解决外汇储备持续攀高的问题最重要的是逐渐放开对外投资的渠道,同时加快探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其次,逐渐解决依赖外需的问题。目前一些出口企业出口利润只有3%—5%,属于脆弱的赢利状态。有些产品除了税收优惠根本无利可图,与其赚取微薄的出口利润、承受汇率变动的风险和各种反倾销的压力,不如改外销为内销。这样,既可以减少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减少顺差和外汇储备的积累,还可以相应地打压内地的通胀。最后,不妨让人民币适当升值,以降低进口物价水平,从而压低通胀。人民币汇率上升,未必会对出口有巨大影响,但是却可以对进口物价指数产生直接效果。如果人民币升值一定幅度,那么进口的物价指数就会相应降低,在经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和时间以后,国内的通胀就相应地缓和。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图片 含视频 含投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