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面临“刘易斯拐点”
文 / 赵 晓
“民工荒”卷土重来
2003年之前,媒体关注的是“民工潮”;2003年,开始报道沿海的“民工荒”。2008年,民工曾出现短暂返乡潮,但在2009、2010持续两年经济复苏后,2011年“民工荒”卷土重来。
翻开报章可见,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正展开“民工争夺战”:上海政府派400辆大巴远征安徽、河南招工;安徽、湖北等地作为娘家人,则对农民工围追堵截,纷纷打出慰问信、收入许诺等感情牌,以情留人。据统计:2011年上海农民工较往年少了四成,缺口接近30万,北京、广州的缺口也都在15万以上,而深圳的缺口则高达80万人。就连安徽、河南等传统劳务输出大省也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安徽当前缺工超过50人的企业达2300家,春节后企业计划招工总数达25万……
从2004年到2011年,虽然每年春节前后都会听到“民工荒”现象,但目前这一现象显然已从局部扩散至全局、从周期性转变为长期性。中国人口结构越过“刘易斯拐点”已无需争辩。
两个纳税人和一个养老者
这一切始作俑者为计划生育政策。它使得中国的出生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进而新生劳动力增长率下降。1980年代末期,中国每年出生人口达到顶峰后逐年下降。到1994年后,全国小学新生入学人数出现直线下降,在校小学生总人数在1998年后也出现直线下降。小学招生不足的情况逐渐延至中国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2010年全国高考报考人数已减少90多万人就是一个信号。
再然后,便是进入21世纪后的“劳工荒”的蔓延。
从2004年到2011年,中国劳动适龄人口迅速下降,年龄在16~24岁的劳动人口以13.6%的速度在减少。那么,到21世纪中叶,中国总计将失去18%~35%的青壮年劳动力。
国际学者预测:中国青壮年人口数量2015年就将达到顶峰,随后逐渐下降。而国内学者乐观地认为:2020年中国的劳动人口才会达到顶点(约9.23亿),随后绝对数量出现下降。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也将到达最高点(14.06亿)。
相对于青壮劳动力变化的另一面是中国老龄人口的上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认为:中国当前人口变化的最大特点是“未富先老”。2000年,中国65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结构比重为6.8%;但到2009年,中国的老龄化比例已达8.3%,显著赶超7.5%的世界平均水平。
据预测:2035年,中国将出现8.1亿劳动人口(15~64岁)对2.94亿老龄人口(65岁以上)的局面,减去在校生、失业人口和未达纳税起征额的低收入人口,实际上不足两个纳税人供养一个养老金领取者,中国将面临“老龄社会危机时点”。
被逼无奈的中国经济
在这种情况下,“人口红利”接近枯竭,“人口负债”即将到来。提高工资将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据报道:2010年农民工工资上涨接近30%~40%。另据估计,未来五年,底层农民工的工资年均增长速度将在20%以上。
这对中国企业的压力是非常巨大的。要知道,目前中国人均GDP才刚刚4000美元,要是农民工的月薪达到2000元,年薪达到2.4万元的话,企业还能有多少利润?国家财政收入还能有多少增长?
这将逼着中国企业和整个中国经济向上走。
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其增长支撑是不同的。从经济贡献讲,是从要素积累走向集约管理,再从集约管理走向知识创新。所主导的产业结构,也曾经历从农业到制造业,再从制造业到服务业的转变过程。而总的趋势是不依赖于劳动力数量,而是通过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以及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前其生产效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高达70%~80%。
中国企业和政府是否已然作好迎接“刘易斯拐点”后经济转型的准备呢?且拭目以待。管理
(本文作者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相关报道参见右版“时事评论”)
责任编辑:马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