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书福:最伟大的创新来自资源的组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6日 18:03  《中外管理》

  最伟大的创新来自资源的组合

  文 / 吉利集团、沃尔沃轿车公司董事长 李书福

  这个世界天天都在变。如果哪个企业用固定的方法去应对这样一个充满变化的世界,那一定是失败的,肯定要灵活应对。所以,当今创新就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如何用新的方式在新的变化面前有一个正确的选择,其实是一种创新思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运用。

  张瑞敏讲:“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这三步并不那么好走,但是要想融入世界就是要有这种思维,要有这种理想、追求,并能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用新的方式去应对这种激烈变化。

  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组

  现在,大家都很重视国家的创新能力。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怎么能建设起来?由谁去创新?我认为,国家要想形成创新能力,一定要通过企业才能够实现,国家创新能力就等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总和。所以,国有、民营、合资等各类企业加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创新能力。

  而企业的创新能力,还得靠企业家去带头,不是靠企业的技术部、研究院去创新的。因为,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还得要靠企业家给他一个朝哪个方向去发展的明确方向。

  创新不同于创造发明,它是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而创造发明、科学发现都是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这是两个不同领域。但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引导的,各种现象要被社会科学所运用。创造发明和科学发现一定是在社会科学中,就是从企业和企业家的视野里面,企业和企业家的创造当中去发展,而不是脱离企业主体去创造发明、科学发现,这样它就不会产生价值,那就是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发现而发现,对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没有帮助。

  这个创新就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无论有多少技术、人才和资金,无论有多少重大的科学发现,都得把这些东西当成一个生产要素,再考虑如何去进行组合的问题。要把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的组合,引进到生产体系当中去,而经济发展就是不断的实现这种新的组合,以最大限度提高竞争力,产生价值。

  所以,我觉得不要把创新理解成一个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相对而言是一个局限性比较大的思维创新。比如说,证券市场的诞生,没有太多的技术,交易也很简单,只要你有股票,我有股票,大家就可以在这个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但它慢慢变成了今天全世界经济活动都离不开的交易平台。资源通过证券交易,资产通过证券化来进行创新,人类的商业文明为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有技术、所有创造发明基本上都离不开证券市场,所以说这个创新是非常伟大的。

  再比如,像生产流水线,也不是哪一个科学家的创造发明。美国的福特看到超级市场卖东西,就慢慢延伸到汽车生产的流水线应用。这些非常多的变化,都是在组合过程中实现的。像马云的阿里巴巴,它的发展其实也不是重大的科学发现或重大的科技创新,他就是一种商业模型的设计,就是一种自然的组合。这个技术都是现成的,到处都是。还有比尔·盖茨,其实他也没有任何原始的创新,包括他的Windows都不是他自己发明的,但是他对商业模型设计得好,所以他成功了。反观我们中国的市场,不少发明其实是很伟大的,但是没有产生价值。

  因此,企业家的核心职能不是事无巨细地从事繁杂的经营管理,而是能够发现和实现有关新的组合。这种新的组合就是一种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带领企业走得更远。

  我们现在要想在中国实现新的组合其实并不容易。现在有很多的制约,很多环境上的制约。如果我们可以打破这种制约,企业之间可以很自由地开展各种组合,那么中国的竞争力将会非常惊人。所以,中国的创新能力比不过一些国家,其根本原因就是企业的自由想像、自由组合受到很大的制约。我国已很重视关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也必然会加速创新氛围的完善和创新文化的形成。

  创新,从人才开始

  吉利汽车的诞生,其实就是创新的结果。因为一开始进入汽车产业,我们是人才、资金、生产权、土地、技术都没有。在这种情况下,怎样能够发展吉利汽车工业?我们许多汽车企业都是有国家投资和政策扶植的,尤其是原乡镇企业、国有企业通过改制而来的企业。但吉利并没有享受国家的特别支持和保护,也没有任何现成的造车技术。但吉利有一个优势,就是一片自由的天空,你怎么想就怎么做,没有人去影响我们。吉利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组合任何资源,以市场化的思维去做我们想做的工作,我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

  但至今,中国汽车产业的本质也是受管制的。所以吉利要想生产汽车,首先碰到的就是生产许可证问题,没有它就不能立项,不能立项就不能去批土地,更别谈建厂房、买设备、搞技术改造了。那时,吉利碰到了一系列问题。

  十几年前,我就对“改革开放”这四个字非常看重并且信心十足。我相信一些不合理的东西都会被改革掉,我花了很大精力去学习和研究党中央国务院的精神,以及邓小平理论,而随着时间推移一定会改革的。所以,我就跟有生产许可权但已倒闭的企业进行联系,他把许可权租给我,我生产一辆汽车给他多少钱。尽管许可权通过租可以解决,但还是没有土地。那怎么办?我们就去买人家拥有的土地,并不是直接从政府手里面买。比如说我们的临海工业区,原来是一个没什么项目的工业区,我们就高价把工业区买过来,开始研发汽车。

  解决了生产许可权和土地问题,没有人才该怎么办?于是,我们就想办法自己开学校。十几年前要创办大学也比较难,所以我们挂靠广播电视大学来进行招生。可是仅靠广播电视大学的老师,关系并不好协调。我们就想到把一些工程师请过来变成老师,去请一些其他大学退休的老师,共同设计怎么能使学生很快学会制造汽车的教育大纲和课程体系。

  就这样,通过这种创新的思维和资源组合,人才问题解决了。2001年,我们终于成立了北京吉利大学。三年前,我们在浙江也成立了一所吉利大学。现在,吉利的人才培养和吸引体系已经形成。首先,从全球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过来,像大树移植一样,将全世界人才吸引到中国来;其次,我们把一些小树苗送出去进行深造培养,然后再让它回来跟大树在一起生长;第三,我们自己进行定向的培养。比如说吉利自己有技师学院,有浙江汽车工业学院,还有浙江工程学院,还有汽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我们认为,普通大学的课本太多,许多内容学了并没有用。所以,吉利大学推广“311”教学,不要学那么多东西。首先,中国人要学好中文,全球化又离不开英文,计算机更是信息时代重要的工具。因此,我们请最好的中文、英文、计算机老师,这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三门课,这就是“311”里的“3”;一个“1”就是一技之长,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技术;还有一个“1”就是要学会做人之道,为此,我们把大学里很多学科融合到了一起,像政治、历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融合到这本书中。

  尽管我们这种教育曾被人瞧不起,但现在学生越来越多了,他们毕业一走出校门就有用了。所以我觉得走进校园是为了更好地走进社会,而不是为了拿文凭。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确实做了大量的工作,吉利为加强学校教育已投入了几十亿,但这种回报远远大于投入,因为人才出来了。现在,无论是工人还是干部,吉利都在靠自己培养的人。

  同时,我们还跟清华大学、吉林工业大学、上海同济大学联合培养人才,在全国招1000个研究生,结果有10万多人报考。而课程体系全部由吉利和各个大学进行联合研究、联合策划、联合定稿,包括老师都是联合进行讨论的。通过两年培养,他们既有实际的经验、又有理论技术,还有岗位给他。而且,他们又能拿到清华、同济的毕业证书,都感觉非常好。这是吉利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

  资源,是用来组合利用的

  说到吉利的技术,其实就是全球组合的。最初,吉利没有自己的技术时就跟德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美国等世界各国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合作。目前,我们的自主研发能力已经非常强大了,但还是要跟他们进行合作,毕竟这个世界的新技术天天都在产生。我们不要什么都自己去研究,有社会资源就尽最大可能利用起来。这个世界是合作的世界,只有合作才可以共赢。自我封闭起来搞创新,是不可能产生奇迹的。根据当前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态势,结合吉利汽车实际情况,我们的战略就是总体工程,最后要实现全面领先这一发展战略。

  技术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吉利从2010年1月,就在技术转型的汽车体系创新工程建设当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得到了胡锦涛总书记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这些年来,我们对汽车创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每年将销售收入的8%-10%用于研发,而研发队伍也发展到近万人。

  首先,吉利的安全系统是自主研发。众所周知,汽车爆胎是很危险的,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一旦爆胎将造成车毁人亡。而吉利完成了一项非常令人鼓舞的技术,就是爆胎检测和安全控制技术。有一个轮胎,哪怕是两个轮胎爆炸,吉利汽车也可以很平稳地停下来。吉利熊猫汽车以45.3分的成绩获得了中国的五星安全认证。这么小的汽车要想达到五星的安全标准非常难,至今除吉利还没有第二个这么小的汽车,能获得五星安全认定。

  其次,吉利的动力总成也是自主研发。动力总成是汽车非常核心的技术,吉利也进行了一个新的组合,就是将澳大利亚一家全球第二大自动变速器公司并购了,而后开发出了节能、高效、环保的GeTec节能环保发动机系列。

  再次,吉利在新能源方面也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动汽车、油电混合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吉利在这方面也应该和全球市场的成长和发展同步展开。

  近三年来吉利科技成果不断,迄今为止吉利的专利2300多项,发明专利200多项,国际发明专利30多项,吉利现在是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国家级的汽车技术中心。吉利从技师培养,本科、研究生、博士后所有师资培养已经形成。

  大家都清楚吉利并购沃尔沃的事情,这应该说是吉利在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成果,也希望借此提升吉利汽车的全球竞争力。而吉利与沃尔沃是兄弟关系,依然保持各自的品牌定位,而两个兄弟企业互相学习。接下来,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沃尔沃强大的创新能力和优秀的企业文化释放出来,尽快恢复沃尔沃往日的雄风。

  (本文根据“第19届中外管理官产学恳谈会”现场速记摘编而成,未经本人审阅。标题为本刊加拟)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