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斌:负利率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 应尽快转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30日 22:37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见习记者 陈松恒

  “一年前,小布什说‘华尔街喝醉了’,酒是我们送的。如今华尔街不喝酒了,我们该怎么办?”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日前在济南表示,美国又实施了一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胀预期压力进一步增大。但同时,我国在调结构、扩内需以及谨慎参与金融全球化两个方面也迎来了难得的机遇。

  美元滥发致通胀抬头

  为应对严重的经济衰退,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任之初就推出了787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计划。11月3日美联储又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2011年6月底以前购买6000亿美元的美国长期国债,以进一步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元印钞机”全力开动之后,国际市场上美元急剧增多。大量美元汇成一股巨大的洪流,在资本逐利的本性驱使下避开实体经济而奔向回报率更高的地方,因而酿成了某些产品价格暴涨、一些国家(地区)通胀抬头的危局。

  “美元多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大宗原材料的价格。”夏斌以大豆为例解释说,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为4000多万吨,而自产量才1000多万吨,大部分靠进口。美元滥发之后,尽管我国采取相应措施阻止“热钱”进入,但是国际游资并没有减少,期货价格看涨,大豆进口价格也被抬高。植物油等其他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如出一辙。

  从国内来说,应真正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的目标;从货币政策角度来说,应当加强资本管制,谨慎参与货币全球化,推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善。

  出口导向型已过时

  夏斌表示,“华尔街不喝酒了,这些酒只能是我们自己喝,我们也不得不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几年之后我们会感谢这次国际金融危机。”

  他认为,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导致了央行传统的货币供应方式并没有得到执行,削弱了金融监管的能力。国内企业出口激增,使得国内外汇储备大增,而央行为了降低风险不得不给商业银行发债对冲,95%的人民币被冲掉,但是近年来对冲力度的下降使得国内货币越来越多,流动性过多。在现代国际货币体系之下,很难控制市场流动性。

  “一方面,出口受阻,产能过剩;另一方面出口也带来货币过多的风险。”夏斌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出口导向型经济不再适应当前发展形势。而地方政府也不应该再过度地追求经济的高增长,应该做好经济增长速度下行的准备。对中国而言,加快结构调整,扩消费,扩内需才是未来经济健康增长的重要出路。

  负利率应尽快转正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在明年会逐渐体现出来,在当今的货币体系下,我国政府应该明确发出加强货币管制的信号。”他认为,一些新兴国家如巴西、印度、菲律宾等都面临着美国滥发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压力,都在加强本国货币管制。人民币不应该惧怕国际上所谓“倒退”的言论,其改革的方向并未改变,人民币迟早要放开自由兑换,但不是现在。

  夏斌表示,明年货币政策必须回归正常状态,管住银根,信贷增速维持15%左右。中国长期处于负利率,不利于经济稳定增长。负利率应尽快转变为正利率,使其与通胀水平相适应。从长远看,加息是趋势。同时要结合结构调整加强资本管制,有意识地、适度地让人民币升值,推动汇率改革前行。

  夏斌认为,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强管制外资的引入,严防假外资的肆意进入,并要加强惩处力度,这样才能形成市场威慑力。同时我国要加快人民币区域化进程,培育亚洲市场,享受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转发此文至微博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40069000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