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敬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07日 15:37  解放日报

  “当前迫切需要改变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但是进度要加快。如何加快,根本问题在于我们的体制,需要克服那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性障碍。”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任教的著名经济学者吴敬琏说。

  经济危机促中国发展方式转变

  “在过去的20多年,中国的高速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得益于发达国家低储蓄率和高消费率的结构失衡。”吴敬琏说,正是因为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这样的结构失衡,才使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多年来能够采取出口导向政策,通过出口需求的增加来弥补国内需求的不足,从而实现高速度增长。所以,在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就业、资源没有达到瓶颈、环境也还可以维持这三个前提下,出口导向政策对于发展中国家是非常有利的。

  但是,正像许多东亚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的,靠外需而不是国内消费需求支撑的增长是不能持续的。当一个国家成功执行出口导向政策,而资源限制越来越重、积累过量货币的时候,就要考虑转变出口导向政策。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改变,导致中国依靠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遇到很大挑战。一方面,西方国家要实现经济的再平衡——如美国储蓄率已经有所上升,虽然能不能持续还有待观察,但是至少说明西方国家在往一个正确的方向前进。那么,如果西方国家实现了经济的再平衡,对于中国来说,就出现一个很大问题——出口放缓。另一方面,中国现在正在努力改善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希望国际储备货币不再是由美国发行的货币一统天下。但是,如果实现了这样的要求,美国不能用发行美元来支付贸易入超,中国也将不能再用大量的净出口出超去补充内需的不足,那么就会发生很大的问题。过去一年多,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净出口并没有增加。今年以来,常常有媒体报道,称中国进出口总额增加很快,其实这个有一些误导,因为虽然进出口总额最近恢复得很快,可是仔细看看,可以发现,进口增加得很快,但是出口增加得却很慢,所以净出口呈现下降趋势。

  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

  自从1982年中央提出要把经济发展转移到效益提高的轨道上来,至今已经有28年。这些年来,中国经济也的确发生一些变化,但吴敬琏认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并没有能够实现。因此,今年以来中央领导一直在提醒,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必须加快,而加快的根本问题在于中国体制改革,以便消除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体制性障碍和营造有利于创新和创业的制度环境。

  比如,目前,中国的创新创业环境还不是太好。现在,中国技术的进步非常快,如果一种新技术不能迅速产业化,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这种技术就变得陈旧和落后。因为技术创新有很大外部性,不管有多少保密措施,其实挡不住别人获得这种技术。所以即使有很好的技术和发明,因为不能够及时实现产业化,也会胎死腹中或在摇篮里夭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消除那些体制性障碍,要建立能够鼓励创新、鼓励创业的制度环境。这只能通过改革才能做到。改革最核心的是两条:一条是市场化,另一条是法治化。归结起来是一句话:建立法治的市场经济。”

  具体来说,对于如何通过推进改革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经多次作出了有关决定,现在的问题是认真落实。吴敬琏一直认为,能否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推进改革的决定,关键在于政府实现职能的转变,成为在自己专属的范围内有限和有效的政府。

  “目前中国政府职能还有不少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地方。这主要是指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和错位的情况。所谓越位,主要是指各级政府还拥有过多的对企业微观决策进行干预和对稀缺资源进行配置的权力。所谓缺位,则是指应当由政府办的事情政府没有办,或者办得不够得力。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的作用。例如,政府必须提供良好的法律框架和公正执法,政府必须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政府还要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保持宜人的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教育体系和为实施义务教育提供资源等。

  纠正以上错位,意味着政府职能需进行彻底的转换。只有这样,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能实现,经济才能持续较快地发展。”

  (记者 唐烨)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