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董登新:世界性经济刺激政策正在逐渐退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 17:19  荆楚网-湖北日报

  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效果比较  世界性经济刺激政策正在逐渐退出

  董登新 著名财经评论员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 董登新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去年下半年以来,澳大利亚、以色列、挪威、越南等国纷纷加息,最近印度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接着又是美国提高贴现率。2009年,我国银行业新增贷款投放9.7万亿元,创下历史天量记录。2010年1月CPI和PPI涨幅继续向上!针对这一宽松的货币环境以及节节攀升的物价上涨格局,今年一、二月份,我国央行连续两次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比率。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16.5%,距离自1985年以来的最高记录17.5%只有一步之遥。

  在存款准备金比率高企的情况下,人民币加息压力在无形中增大。然而,加息又会给刚刚复苏的经济蒙上一层阴影,为此,人们开始猜测,央行下一步是继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呢,还是选择加息?

  笔者认为,在短期内,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将成为中国央行的首选政策工具。

  殊途同归,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一样可以达到“从紧”货币政策之目标,但二者显然有较大效果上的差异性。这便是央行货币政策选择的艺术性之所在。

  加息,无疑会直接作用于资金需求方,它会直接加大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因此,加息可能会一刀切地抑制所有的资金需求者,这叫“一棍子打死一竿人”,这对实施产业结构调控是极为不利的。比方,目前中国经济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节能减排,严格控制“三高”行业的扩张,但同时必须加大节能环保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的资金扶持力度。因此,在宏观面“从紧”的货币政策导向下,如何从微观层面让银行主动“择优”放贷,并严格控制“产业政策”限制的行业贷款,这是加息无法达到的另一种政策效果。提高存款准备率正好弥补了加息的这一劣势。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将“紧缩”的难题交给了放贷的金融机构——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央行拧紧了商业银行的“水龙头”,即从总量上控制了社会信贷总规模。银行在可贷资金规模受限的前提下,将更加珍惜贷款投放,在放贷对象的选择上,将慎之又慎;在信贷总量不变的条件下,银行将会积极主动地优化自身的信贷结构,比方,如何严格限制对不受产业政策欢迎行业的贷款,优先选择产业政策大力扶持的行业放贷,这将又是银行成功经营的一门艺术。因此,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可以紧缩货币供给,抽紧社会银根,而且可以间接通过银行渠道贯彻调结构之意图。这是中国央行的智慧,也是货币政策运用的大胆创新与再创造,真可谓一举两得之高招!

  众所周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引起货币供应乘数变动,从而影响货币总供给。在西方经典的货币银行学表述中,一直公认存款准备金率是一种立竿见影的政策工具,但他们又同时认为存款准备金率作用过猛、震动较大,正是基于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极其敏感,因此,各国央行一般不常动用这一政策工具。

  然而,在中国,相对加息来说,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政策效果更温和、更柔软。只有在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无效的情况下,加息才可能成为必然的选择。

  政策建议:如果说,和谐社会,以民为本,那么,稳定物价就是保障民生之根本;如果说,CPI上涨已呈加速状,那么,适度“紧缩”的货币政策将是最佳选择;如果说,目前人民币加息暂无必要,那么,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仍是央行政策首选!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