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曙松:谋求人民币国际化新突破

  ⊙记者 李丹丹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是市场关注的热点。2009年,人民币一直紧盯美元窄幅波动,进入2010年,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也出现了对人民币将加快升值步伐的猜测。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目前关于人民币汇率的争论凸显了中国加速内部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迫切性。

  而在当前的市场状况下,人民币何时重新进入双向波动、小幅升值的轨道其实并不重要,因为即使重新进入这个轨道,其幅度也是十分有限的。

  巴曙松认为,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降低有其客观合理性。本身我国的经济增长对外部需求就十分依赖,而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外需造成了显著冲击,因此高度重视汇率及其对外需的影响具有内在合理性。同时,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降低,也带动了亚洲部分国家特别是一些资源国的经济复苏,这些国家所形成的顺差和新增外汇储备继续增持美国国债,也支持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复苏,因而对于全球来说是有积极价值的。

  针对人民币升值可减少外贸顺差的观点,巴曙松认为,中国的双顺差是结构性的,很难仅仅依靠汇率升值来解决。而要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除了人民币进行一定程度的小幅升值之外,主要还要靠中国经济的内部改革和结构调整。

  “关于人民币升值问题的讨论再起,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经济加快内部改革和结构结构的迫切性。”巴曙松直言。

  他认为,首先,加快要素和资源价格的市场化改革,是促使汇率更为合理、促进国际收支平衡、也促使国内资源配置更为合理的关键因素之一;其次,调整外汇管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特别是要给企业和居民以及金融机构更大的外汇运用权。

  2009年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起步之年。巴曙松指出,人民币现在还处于“周边化”的初级阶段,国际化刚刚起步,进展十分有限,中国仍然没有改变“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局面。人民币要成为与欧元、美元相当的主要国际货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他认为新的一年,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从几个方面谋求突破。首先,在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体系变局中寻找人民币的重新定位。在现有框架下,中国有条件获得在IMF中特别提款权(SDR)份额的增加。目前,中国在IMF中份额为3.72%,2010年可能是IMF份额调整的关键年份,中国有条件在IMF谋求更大的比例和发言权。

  其次,积极推动人民币在亚洲的区域化。

  第三,在中国金融市场完善和开放的过程中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包括: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债券市场开放程度;逐步开放境外人民币QFII制度;在A股市场适时开设国际板;逐步推出人民币汇率远期等金融衍生品;发展我国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