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学问)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荆林波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深化,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我国作为世界第三大贸易体和第二大出口国,面临的国际贸易摩擦日渐增多。掌握国际贸易摩擦的新动向,提高应对能力,已经成为我国能否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的关键问题。
纵观20世纪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几乎每次全球性经济危机都伴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而贸易保护主义又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和延长了经济危机。当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各国纷纷出台经济保护措施和刺激方案,贸易保护主义出现新动向并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2008年下半年以来,欧美频繁推出新的措施,对进口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比如,美国实施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欧盟通过了《玩具安全指令提案》等。全球变暖与节能减排也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借口,某些国家试图通过征收碳关税设置绿色贸易壁垒。二是滥用世贸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2008年下半年,全球共发起反倾销调查120起,比2008年上半年的88起高出36%。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5月,我国遭遇的贸易救济调查多达46起,涉案金额76.36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的62亿美元。三是提高进口关税。2008年下半年,约20多个世贸组织成员国在约束关税范围内提高了进口关税,使我国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和轮胎等行业出口受到影响。四是出台扶持本国或本地区产业的政策。欧盟采取以支持融资为主的方式向生产部门和企业提供补贴,欧委会统一放宽了各成员国对企业补贴的政策约束。美国在经济刺激计划中明确写入了“购买美国货”的条款。
面对趋于激烈的国际贸易摩擦,我们应当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努力提高应对能力。
探索区域贸易合作新途径。认真研究国际贸易机制的新变化,在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制的框架下,探索区域贸易合作的可能性。关注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动向,妥善处理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确保国际贸易收益的稳定性。
审时度势,每案必争。充分认识国际贸易摩擦案件的连锁反应及其危害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切实做好贸易摩擦的应对工作,尽最大可能帮助企业争取好的结果。
加强沟通,进一步完善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在对外方面,坚持因国而异,加强交流,探索建立双边贸易救济合作机制,妥善化解贸易摩擦;在对内方面,注重突出企业应诉主体地位,发挥商会、协会的组织协调功能,提升政府部门的宏观指导能力,推动建立商务部牵头、相关部委参与的部际协调机制。
加强贸易摩擦预警,及时掌握相关动态。密切跟踪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变化,广泛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及早做好应对预案。及时总结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经验教训,加强舆论引导,增强企业的应对应变能力。
善于运用规则,变被动为主动。认真学习掌握国际游戏规则,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反制措施,力求把握应对国际贸易纠纷的主动权。同时,注意规范我国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和广大企业的贸易行为,防止授人以柄。
加强能力建设,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把加强这方面的能力建设提到重要位置、切实加以推进。注意根据国别状况和行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着力培养一支素质高、能力强、应变快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