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至庄 (丛玫 翻译)
2003 年12月6日,我在复旦大学演讲时说:“在人的素质、市场经济制度和后发展优势等‘三大动力’的推动下,只要能保持6%的年增长率,那么到2020年,中国的GDP将超越美国。”
这句话在中国经常被引述。事实上,它最早是出现在我2002年第一版的一本书《中国的经济转型》中的102~103页(中文版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现在让我再检验一下这一说法,看它是否在今天仍然有效。
我的预测是根据世界银行的21世纪报告,报告按照购买力平价估计了中国1998年的GDP,相当于美国GDP的一半。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把中国GDP按照汇率以人民币换算成美元,1998年的汇率是8.3元人民币兑1美元。购买力平价汇率是1美元所能购买的商品数量需要多少人民币才能购买。世界银行得出的这个比例大约是2。根据这一计算,1998年花费15美元在美国中等价位的餐馆吃一顿晚餐,相当于在中国类似级别的餐馆花30元人民币。同样的计算方法用于其他商品,比如衣服、交通、住房等,于是平均这些价格可以得到购买力平价的人民币汇率。
为了作出GNP的预测,我假设1998年至2020年,中国的GDP增长年率为6%。这种假设是保守的,因为中国1978年至1998年GDP的平均增长速度为9.5%。从这个假设我计算出按照1998年美元价值计的中国2020年的GDP。给定1998年美国GDP是中国的两倍,我要问美国需要按多少年率增长,GDP才能达到上述估计的中国2020年GDP规模。答案是2.9%。这是美国经济学家预测的增速中位数。因为我预测中国的GDP是保守估计,所以可以得出结论,到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或至少比肩美国的GDP总额。我2003年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就作出了这个预测。
事实上我在2001年已经作出了这个预测(书稿交给出版商后通常需要一年多才能正式出版),七年过去了,我现在用今天的资料重新检验一下这个预测。我之前的预测可能需要修正,原因有两个。首先,我们知道,从1998年至2007年中国的GDP每年增长速度超过10%,远远高于我计算时预设的6%。这就需要将我对中国GDP在2020年的数值预测调高。其次,两年前世界银行下调了衡量购买力的人民币汇率30%以上。这又导致我需要下调对中国2020年GDP的预测。这两个因素是否可能相互抵消,从而保证了我的预测的有效性。
为了更新中国2020年GDP的预期,我用2007年的数据对比美国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GDP,我发现,美国2007年的GDP为13.8万亿美元。根据修订后的购买力平价标准,世界银行预计中国2007年的GDP是7.1万亿美元。请注意美中的比率保持2比1,类似世界银行1998年报告中体现的关系。这是由于修改了购买力平价的预测。让我们假设美国的GDP从2007年至2020年将每年增长2.8%,到2020年,美国GDP将达到按照2007年美元价值计的19.76万亿美元。如果中国GDP每年增长8.2%,2020年将达到按照2007年美元价值计的19.78万亿美元,略高于美国。任何人认同美国GDP年增长将不超过2.8%,中国将至少增长8.2%的看法,都将得出这个结论:即到2020年中国GDP将超过美国。2008年美国GDP出现负增长,在目前经济下滑的几年,不会有2.8%的增长率。另一方面,8.2%对于中国从现在到2020年GDP的年均增速来说则还是一个合理的估计。总之,从2007年的数据来看,我的预测仍然有效。
我们可以从上述预测学到什么?一些经济事件可以预测。即使有人不同意我的两个假设(即从2007年至2020年,美国GDP增长每年2.8%,中国GDP增长每年8.2%),他可以用自己的假设作出一个他认为可靠的预测。当然并非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可以预期,一如上证和深证的股票价格。另一个不可预测的例子是,今天在美国没有人能够预测目前的经济衰退何时将结束。在上面的例子中,可预测的事件是长期趋势。如果我们愿意接受众所周知的事实,包括这个例子中运用了世界银行2007年中美的GDP数据,如果我们又能作出合理的假设,两个国家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8%和8.2%,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合理的和可靠的预测。
我们是否应该接受一些知名经济学家的预测?不应取决于经济学家的声誉,而应看他推论是否合理。我们不应该仅仅因为经济学家的权威而接受他们的判断,而应该只接受你认为是基于合理推论出来的结论。
(作者为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讲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