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巴曙松:产业转移催生西部金融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27日 14:21  每日经济新闻

  昨日,首届中国成都金融街论坛在香格里拉大饭店盛大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专家在论坛上围绕着成都金融街的打造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上演了一出令人难忘的金融“头脑风暴”,专家们围绕着如何将成都东大街打造成金融街这一主题献计献策。

  昨日的论坛演讲包括了“中国西部华尔街成都金融核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中国核心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设核心金融中心的政策支持”、“核心金融中心建设的重点工作和主导思想”和“建设东大街金融中心的优势和吸引力”五大部分,包括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著名金融学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以及来自北京金融街、天津滨海新区等全国各地的著名专家围绕这五个主题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在演讲中,专家们介绍了世界各地核心金融中心建设发展的成功经验,并为东大街打造为成都金融街献计献策。

  新的金融需求 成都难得的契机

  在昨日的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的转型期,许多新的金融需求随之产生却难以得到满足,成都如何准确地抓住这一新特点,建立起与沿海城市具有差异化的金融中心,是成都打造新金融中心的机遇所在。

  “金融创新也是生产力,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巴曙松表示。从2000年到2007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但经济扩张期往往掩盖了很多金融体制的缺陷,一旦到了经济回落期,“所有问题都将显现出来”。

  巴曙松表示,银行信贷一紧,很多人就吃不消了,“在银行信贷管制中,中小企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成为第一批的牺牲者。

  巴曙松表示,在经济转型期,“大量低效率的、低附加值的企业破产,优秀企业家开始把资源整合到自己麾下。”巴曙松表示,美国历史上发生多次大的企业并购浪潮,都伴随着大量的金融创新,这为中国目前的金融创新提供了借鉴。

  巴曙松说,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转型和产业转移的阶段,这一点目前已在广州等沿海城市企业表现出来,当地不少企业都开始将产业向内地转移。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传统的金融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新的金融需求正不断产生。

  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各方面都会发生不少的变化。比如,传统的垄断管制上游企业肯定会陆续的放松管制,通过打破垄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式来应对变化。

  因此,对于成都金融中心的打造而言,这也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巴曙松表示,成都在未来金融中心的打造中可以从这些空白的地方突破,寻找与北京、上海、深圳等现有金融中心之间的差异化,建立起有成都特色的金融中心,满足更多更新的金融需求。

  允许大胆地进行金融创新

  在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王科进看来,如果因为次贷危机造成美国金融动荡而使得国内金融创新脚步停滞,那是不明智的选择。他称,创新和风险是相伴随的,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允许大胆地进行创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