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创新高的偶然性或不宜作为加息依据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0日 02:2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褚洪波

  2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月份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7.1%,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这与1月份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数据(同比上涨6.1%,创下3年来的新高)遥相呼应,使市场对央行可能加息的猜测变得越发强烈。

  但是,本人觉得央行加息与否,不仅要参考CPI、PPI数据,还要考虑这些数据本身所包含的背景,及美国的经济走向。

  1月份CPI虽然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但是,它与PPI的差距正在缩小,这说明两点:其一,PPI向CPI传导的速度在加快,同向性日益明显。其二,由于PPI的传导效果在CPI中直接体现了出来,PPI持续向CPI传递的潜在不确定性因素变得日益明朗。

  从构成CPI权重的八大类别看,1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远远高于位居第二位的居住类价格(同比上涨6.1%)。这说明,CPI的上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食品价格上涨推动的结果,而这一结果因两大偶然性或周期性因素的影响而被放大。

  一是春节消费释放效应。我国农历春节一般在公历的一、二月份,过节效应往往造成需求的集中释放。每年的春节期间往往都是CPI涨幅最快的时间。二是今年的雪灾因素。雪灾涉及我国南方十多个省市,范围较大。停电导致许多生产企业被迫中断生产,导致供应的减少。同时,雪灾导致交通阻断和运输成本的提高。这也成为推高CPI的重要力量。

  货币政策是基于中期或长期作出的,并不过于注重短期,同时,货币政策的出台也将剔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以使相关政策与实际经济运行状况保持同步。基于这一认识,1月CPI尚不足以支持央行加息。

  人们预期央行加息的另一个因素是贷款的激增和流动性泛滥状态的延续。央行最新发布的货币信贷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新增贷款一举突破8000亿元,创下有统计以来的月度新增贷款最高纪录。M2也在去年12月份短暂回落后,冲至18.94%的高点,刷新自2006年5月份以来近19个月的纪录。

  但应该认识到,新增贷款的激增同样带有非常大的偶然性。其一,根据中央抗灾救灾指示精神,央行在1月底下发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要尽快下达安排一季度分支机构贷款指导计划,保证符合条件的贷款及时发放到位。由于救灾形势严峻而紧迫,贷款的激增是顺理成章的。救灾发放信贷本身属于偶然因素而非常规因素。

  其二,1月信贷的增加带有与春节集中消费相类似的周期性。从需求角度来看,每年的春节后往往都是新投资付诸实施的时期,资金需求量比较大。从供应的角度来看,每年的春节期间,往往也是银行资金面比较宽裕的时期。加之去年许多银行把贷款额度提前用完,在第四季度无钱可贷,积压的业务在1月份集中释放。

  通过上述因素不难看出,1月信贷激增同样带有相当大的偶然性,倘若以此作为加息的依据应当慎之又慎。

  在目前的情况下,加息与否还应该重视美国因素。倘若美联储继续大幅度降息,将进一步拉大中美基准利率的“倒挂”幅度,这将进一步减小我国加息的必要性。倘若忽略这一因素,我国的加息与美国的降息举措重叠,有可能使我国的经济决策陷于一种尴尬境地。

  从外贸情况来看,1月份公布的外贸数据显示,中国与欧洲外贸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美国消费需求降低的负面影响,中国出口抵御外部经济减速的能力增强,加之我国内需的启动,加息的必要性也值得认真评估。

  从2007年起,央行已连续11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6次加息。加息的目的是收缩流动性,抑制信贷扩张和投资的无序扩大,但是,应该认识到,地方政府换届已基本完成,根据经验,地方投资扩张对信贷的需求冲动并不因贷款利率的提高而发生明显变化——利率往往成为被忽略的成本。对于许多大型国有企业同样存在这个问题。相反,加息更容易损及中小企业的利益,使他们因融资难和融资成本的提高而不堪其苦。

  (作者系中国管理科学经济学院副院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