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注2008:中国改革新起点与大趋势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8日 01: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编者:

  1月26日,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在北京召开 “2008’改革的起点与趋势”改革形势分析会。会议围绕当前改革形势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体制创新、新阶段财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的形势与任务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洪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赵白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张卓元,以及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等国家相关部委及研究机构、高校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主持了本次会议。

  本报特约两位与会研究者将有关专家的发言及会议综述介绍给大家,以裨读者对中国改革的未来趋势和宏观政策动向作前瞻性思考。

  ⊙苗树彬 方栓喜

  一、我国改革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有专家指出,改革开放30年的重大变化,集中表现在我国已实现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转变。这个历史性转变的基本背景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就是说,市场化改革实现是我国由生存型向发展型社会转变的主要推动力。

  社会矛盾的阶段性变化使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我国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的历史性过渡,“生存性”压力明显减弱,“发展性”压力全面凸显。主要表现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经济快速增长的巨大潜力同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存在缺陷的矛盾;经济总量、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加与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全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的矛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同公共治理滞后的矛盾。

  新时期的改革进入十分复杂的利益关系调整阶段,改革面临多方面挑战。新阶段面临的矛盾同利益关系相联系,具有深刻性和复杂性,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全面改革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的矛盾问题。

  有专家说,从财政改革中可以看到,过去30年中每推进一步,涉及的人就越多,覆盖的范围越广。改革推进到今天,几乎所有区域和所有企业都已经覆盖在财政范围之内。随着全覆盖的迈进,近年来又提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现在看来,这些问题操作起来更具复杂性。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改革需要在多方面破题。有专家指出,要十分明确我国今年改革的位置在哪里,改革动因是什么,往前走的方向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的一面旗帜。过去30年重点以摆脱贫困作为旗帜,未来要以全面发展作为旗帜。伴随全球化、信息化,我国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新阶段的改革就是建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

  有专家指出,改革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面临多方面的挑战。为此,应当以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在财税、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多个领域进行实质性的变革。

  二、适应阶段性矛盾变化,全面推进改革

  以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有专家指出,铁路体制改革在整个交通领域改革中明显滞后,相应的铁路建设滞后。从实践看,哪种运输方式率先改革,哪种方式发展就快。改革滞后的背后仍然是垄断,社会资金进不去,制约了发展。

  公路改革比较早,短短十多年时间,建立起了高速公路框架体系。火车票一到节假日一票难求,全国卡脖子路段上百个。更好地建设铁路,关键是打破部门垄断,引入社会资金。现在是体制卡住了建设的脖子。可以考虑以铁路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垄断行业改革的突破口,由此使铁路建设更快一点。

  加快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制。有专家指出,目前通货膨胀率比较高、投资过热的源头在财政。现在财政有钱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目标提出来了,但在支出责任上,至少在各级政府之间是模糊和同构的。关注民生问题把财政体制改革提到更加紧迫的日程上。有专家说,过去我们过分偏重于发挥财政经济杠杆和经济手段作用,对财政促进社会建设、促进人类自身发展重视不够。

  有专家认为,财政改革要从层级财政走向辖区财政,建立辖区财政机制。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每一级财政都有自己的财源,在强调层级财政的情况下,各级政府财政都要去找钱,没条件创造条件,环境生态被破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了。如果找不来钱,就从其他方面收,越是穷的地方越乱收费。

  现在基层财政困难,有些地方生态环境恶化,与层级财政密切相关。建立辖区财政,就是要上级政府对管辖区域财政负有平衡责任,包括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的责任。

  有专家指出,财政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渐进式地推进。目前在某些方面认识分歧比较大。例如,医疗改革,有的认为是缺钱,有的认为必须要有好的机制和制度,才能把钱投进去。具体方案设计,包括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也涉及到政府间财政机制的完善。这些在操作上都不是简单的事情,需要以局部突破带动全局性制度框架的重新建立。

  有专家指出,要抓紧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改革。今年宏观调控任务是防止偏快过热,防止物价上涨转为明显的通货膨胀。目前投资资金来源里,银行贷款只占18%到19%。银行贷款收紧对限制投资膨胀有利,但效果不会很大。70%的投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最大头还是企业利润。

  建立国有资本预算制度,把企业新增利润拿出一部分集中起来投入到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可以让全国人民作为全民所有制所有者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利益。现行体制下,产权结构是公共产权占主导地位。现在对公共产权保护不够,一些人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产权在短时间内富起来,公共产权收入流失很严重。

  深化和拓展农村综合改革。有的专家指出,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要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第一,户籍制度还是影响城乡一体化很重要的问题,要尽快解决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第二,就业制度。只在保障农民工权益方面做文章还不够,城乡体制改革要加快;第三,综合配套改革还有财政体制,光调整县乡财政体制还不行,要把农村自身改革进行配套。

  有专家指出,一定要放活农村生产要素。当前劳动、土地、金融,三方面放活还不够,多予、少取、放活三大政策还有加大力度的余地。有专家指出,去年7月1日全国人大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是农村改革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件。合作社法对产权结构、运营模式都作出了法律规范,区分了现在的专业合作社与改革开放前的合作社。改革前的合作社是大锅饭平均主义为特色,现在是鼓励农民在流通领域和农产品加工领域合作。加入WTO以后,跨国公司都进来了。如果农户不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就没有办法和跨国公司竞争。

  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有专家指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不能总是强调政府干预价格,而要注重货币政策的作用。有专家指出,目前银行体制改革方面,政策银行怎么改应提上日程,还要推出创业版市场、股指期货市场,要把资本市场作为重点来发展直接融资。中央设置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是适应当时金融体制改革任务发展的需要。新阶段混业经营和监管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把金融领域四大部门的有效协调提上日程。

  有专家举例说,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是金融创新滞后。有的有创意但没有钱投资,有的有钱但没有创意。要大力发展农村金融,以小额信贷为重点,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的民间金融。

  加快土地制度变革的步伐。有专家指出,土地经营权向种田能手集中,才能把一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留在农村,才可以采取机械化生产,把相当一部分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转向二、三产业,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保障。有专家指出, 2007年房价上涨,很大一点是因为政府对土地垄断。一方面是流动性过剩、非常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政府对土地的垄断造成土地供给不足,这样严重供不应求导致房价上涨。

  有专家指出,对于土地政府垄断,现在应该叫停。现在土地缺乏规范的产权基础。只有进行第三次土地改革,才能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变成实践。应在房价涨得高的地方做改革试点。还有专家指出,农村金融之所以难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土地不能抵押有关,要使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房地产所有权证可以抵押担保。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