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谨防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8日 15:08 《中国金融》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日益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为此,可以考虑从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及改善出口结构等方面缓解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不断加大 - 梁 达 当前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目标,首推防止物价结构性上涨演变成明显的通胀,我们至少面临三方面的通胀压力:不仅要面临由经济持续增长引起的需求拉动型通胀,由粮食及能源价格上涨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更要面临由国际油价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人民币升值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产生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我们在努力降低前两种压力的同时,需要防止第三种压力的释放。 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油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强。一是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增加。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9.6%,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7,比1991年提高了58.2%。二是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006年原油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占20.4%,比1991年高3.3个百分点。三是原油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预计200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2007年以来,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的输入型通胀越来越成为我国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除原油外,我国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也分别达到41%和43%,镍和天然橡胶更是高达55%以上。对外依存度偏高,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增大。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比上年提高2.9 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7.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对外依存度过大,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不断提高;另一方面,部分资源性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自给不足,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加深。对外依存度过高将使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加大,增大了产业安全风险。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外市场价格相互接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主要通过三条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二是因进口原料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因此,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胀也成为2008年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 据预测,2008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较高价位,加上国内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尚不健全,将加剧国内石油价格的波动,总体上升的可能性很大。此外,美元贬值使我国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增加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高油价对经济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不利影响。基础原材料涨价将通过进口、零售、成本、效益等环节对消费、投资、出口构成全面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当前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和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下游行业成本明显上升,同时伴随内需增长放缓,部分行业经济效益显著下滑,工业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增加。对此建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缓解和改善内外需增长不平衡状况,为尽快提高下游行业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对石油的需求仍然旺盛。2006年我国年消费石油总量已达到3.5亿吨,未来一段时间将超过4亿吨。能源消费还要看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以及替代性能源的发展情况,但总体是持续增长的。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油价持续上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难以避免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应对。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国际油价不断冲高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目前,首先,可以考虑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减轻输入型成本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化解全面通胀的可能。一方面,原油价格是以美元标价,因此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升减小了这种压力,另一方面,原油价格的上涨也将促使我们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大开发和使用替代能源的力度。同时,油价上涨会推动中国进一步加强对国际原油市场的参与程度,建立多元化采购渠道,完善国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此外,建立具有国际定价能力的能源期货市场,利用期货等衍生工具规避价格风险都可能是本轮石油价格上涨给中国带来的新景象。 其次,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情况下,出口持续高增长的难度加大,为避免国际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造成较大影响,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和资源环境压力,应适当控制出口增速,改善出口结构,从全局出发,大幅度减少资源性产品尤其是原油的出口量,继续坚持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宏观政策,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