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企改革必须思考的几个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5日 16:42 《国企》杂志

  如果我们“强化主业链条整合,做强做大”与是否出现不良资产有必然的逻辑关系,那么国资委成立以来业绩考核的事实证明,我们完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文|程伟

  最近,我看到一篇题为《国企改革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的文章,文中提到了国企改革中的“体制复归”、“竞争性行业改革”、“垄断行业改革弊病”等问题,我觉得很多的结论都缺乏事实的支持,对其中的一些观点也不敢苟同,特在此提出来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转轨时期建立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集团公司的现实意义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竞争力的表现方式就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大企业、大集团对全球资源的占有能力,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在为此付出努力。而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是转轨时期的现实选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现实需求,也是设立国务院国资委的初衷,是国资委成立以来一直努力的方向。

  回观世界500强企业的前100家常青树,在以销售收入为指标的排名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行业分布上,这些企业大多分布在能源、金融、汽车、电信等行业中,而近年来包含保险、银行、证券在内的金融业异军突起,在前100强中占据了20个以上的席位;从产业分布的布局来看,明显呈现原料资源占有、技术驱动的制造行业和物流、金融等第三产业突出的特点。在国家分布上,则多分布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这些国家通过这些企业将触角伸向全球,占领原材料、市场、制造基地,而本国内的发展呈现明显的“空心化”倾向。这些国家的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部分的比重远远超过物质生产部分的比重而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

  我国现在虽已进入产业结构加速调整期,第三产业尤其是其中的交通通讯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业以及教育科技事业等的比重有了明显提高,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差很远。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现阶段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提升,关键是培育能在全球范围内调配资源的大企业、大集团,这是国务院国资委孜孜以求的方向,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二、国资委的职能和企业垄断问题

  下面我想谈谈国资委的权责问题。《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文中提到:“从国资委成立后开展工作情况来看,国资委的行政化倾向严重,现实中给人的印象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管”。这个判断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必须依托于两条主线,一是产业政策开放的程度,一是基于现代产权制度下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这是并行的两条线,它们共同的基础就是资源的市场化发展方向。 其中产业政策的开放程度属于宏观调控,属于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管理的职能范畴;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才属于国资委的权责范围。国资委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核心就是通过建立一整套制衡机制达到科学的决策,进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新情况和新问题》一文所提到的众多问题多是属于宏观层面的,属于发改委等部位的权责范围,从这个角度上讲中国没有市场垄断企业,只有行业垄断企业,而行业的垄断是以政府定价为前提的。

  在现阶段如何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市场垄断企业,如何让这些企业对所处行业在全球市场具有相当的定价权,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现实问题。(如表1)

  三、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问题

  国有资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而完成大企业、大集团的资源整合,同时不断推进产业市场化改革,来培育我国的产业竞争力,这是国资委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国资委推动企业改革的的框架是基于两条主线,一是企业改制,一是改革发展。改制涉及到好多的监管问题,比如产权流转过程中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而发展则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企业预算、业绩考核、分配制度改革、企业文化制度的建设、体制机制创新等一系列问题,是我们国资研究和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的深层次问题。(如表2)

  国资委成立四年以来,进行了国有企业改革和中央企业重组,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路径设计和推进产业竞争的过程中作了很多的努力。国资委这几年先是进行董事会制度的建设,解决现代治理的问题,下一步就要深入业绩考核,薪资分配,风险防范,完善发展问题上的制度建设。

  四、体制复归问题

  国资委的成立是以政企分开为前提的,在管人、管事、管资产的过程中承担了出资人的职责。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短时间内做到完全的政企分开并不现实,因此各级国资委都面临管理方式上与出资人职责不符的现实挑战。而现在有一些媒体和研究人员往往喜欢借这个话题妄自评论政企分开的进程,其实他们并不了解实际情况。

  我们现在的产业结构整合绝不是跑马圈地,如果我们“强化主业链条整合,做强做大”与是否出现不良资产有必然的逻辑关系,那么国资委成立以来业绩考核的事实证明,我们完全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五、国退民进与私有化的问题

  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离不开产权的多元化,离不开竞争行业的私有化。但是现阶段中国在私有化道路上有几个现实问题:一是制度建设不健全,中海油收购美国石油公司要经过美国国会讨论,在中国外资收购民营企业是否要经过国家审批?如何保障产业安全?二是我国民营企业的资金实力到底有多强,能否收购大型国有集团公司?如果不行,就简单地卖给外资,我个人认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是一个灾难,因为你被外资收购以后就变成了别人全球战略的一个棋子。三是由于我国资源的市场化开放程度不高,资产的评估体系不健全,简单地卖给外资也有一个国有资产流失的现实问题。现阶段重要的是先研究产业的开放,然后来研究该产业的国有资产私有化问题。

  在我们思考探讨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这么一个思想: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一定不会变,但是要把握好历史理性与现实理性。一方面我们国有企业改革这么多年走过来,对国资委定位的争论,对国有企业定位的争论应该说是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支持,我们欢迎。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我们企业发展的整个历史和脉络,我们要一步步走,一步步规范,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

  把握好历史理性和现实理性,加上全社会的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一定会越来越好。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