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黄金不是最后的信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5:50 《环球财经》杂志

  本刊研究员 周年洋

  中国的努力方向不是借用美元信用,或者重回黄金本位,而是致力于改善自己国家的制度,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结束了把美元与黄金捆绑在一起的婚姻。从此以后,美元与黄金之间不再有任何关系,它唯一的支柱就是国家信用。这是典型的法定货币制度:国家以其权力赋予货币以价值,不需要以黄金储备为基础。

  这种制度已经运行了36年。美元因其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经济局面。但美元近几年的贬值趋势,让很多人开始怀念“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黄金本位的美好时光。

  在国内,由于畅销书《货币战争》的误导,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重回金本位、储存大量的黄金,才可以让中国避免西方的阴谋。

  重回金本位是一条光明大道吗?弗里德曼说:货币是购买力的暂时居所。现在各国流行的纸币只要有购买力的保证或支持,纸币就能够作为交易中介,买到纸币发行国的商品或服务。纸币的购买力主要来自发行纸币国家的经济实力。如果纸币发行国经济增长强劲,同时控制货币的发行量。那这种货币就是强势货币。

  在人类社会一个较长时间里,黄金确实是信用的来源。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量要以黄金储备的多少为基础。但是,以黄金为货币本位的坏处是,货币供应量的多少要视黄金的多少而定。如果黄金储备不够,就不能发行实体经济所需要的货币数量,造成人为的信贷紧缩,使经济陷入通缩之中。轻则经济衰退,重则经济危机。

  而日益活跃的现代经济,需要更多的货币供应。但是,黄金在地球上的储存是有限的,如果因为黄金的有限而限制货币发行量,从而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那就是自缚手脚了。但如果不加任何限制地发行货币,则又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富会因为货币价格的缩水而缩水,国家的经济可能会陷入灾难。

  好在现在很多国家通过民主选举的政府进行管理,国家发行货币的权力受到法律约束,政府只能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情况决定货币的发行量。因而,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更多地成为了货币信用的来源。

  在黄金本位的时代,国家财富的多少就是黄金储备的多少。金矿富足的国家之所以富有,仅仅是因为老天的照顾。而那些金矿稀少的国家,则需要用大量的商品和服务来换取黄金。显然,这种财富的积累方式是不公平的。

  在法定货币制度下,国家的财富来自于其经济的增长。很长时间以来,中国人主要靠劳动力挣钱。土地、自然资源、国有企业收益都是财富,但没有被“资本化”,因此无法变成个人的收入。直到1998年之后,通过“证券化”的形式,这些财富才变成可以花的钱。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认为能否进行广泛的证券化和票据化交易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制度。

  只要有保持经济增长的可靠制度,一个国家的净财富就会增加,也就意味着可以发行更多货币。制度的改善比买一大堆黄金放在金库里能创造更多的信用。

  中国1.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难题,主要是因为对本币的信心不足,因而不得不借用美元的信用。但以今日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国际地位,其努力方向不是借用美元信用,或者重回黄金本位,而是完善自己国家的制度,使人民币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

  在成为世界的储备货币之前,中国可以继续保留一些黄金储备,让国内的黄金不再外流,但在金价高企之际在国际市场上大肆买进则极不明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