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严重通胀还是结构性通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4日 10:4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周天芸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由于通货膨胀反映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上涨,因此,国际上通常采用价格指数反映通胀的程度,从而将其分为温和的通货膨胀、奔驰的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和的通胀,即物价上涨控制在5%以内,可以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即所谓的“润滑油政策”。

  2007年4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逐月攀高。于是全社会开始关注和讨论一个问题,中国出现的是严重的通胀还是结构性通胀?

  全面衡量与真实的通货膨胀

  在衡量通胀的各种指标中,CPI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胀水平的重要指标。除采用CPI外,全面衡量通货膨胀一般需要结合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roducer Price Index)和GDP 平减指数。

  GDP 平减指数(GDP deflator):GDP平减指数基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名义GDP与经通胀修正后的GDP两者间所使用的货币之比例,是对价格水平最为宏观的测量。该指数覆盖面广,理论上比较合适准确衡量通胀,但由于计算复杂,资料收集较难,一般只能按季度测算、公布数据,难以满足及时观察和分析通胀变化的需要,因此,在实践中,GDP平减指数的运用不是非常普遍。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说明投入不同生产阶段的资本品、中间产品、原材料等商品的价格变化情况,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但其不能反映种类繁多的服务价格的变化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0月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3.2%,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5%。

  统计与感觉:当前通胀的真实衡量

  中国现行CPI包括食品、衣着、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及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与服务等八类,其权数构为:食品33.2%,烟酒及用品3.9%,衣着9.1%,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占6%,医疗保健个人用品为10%,交通通讯为1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占14.2%,居住为13.2%。

  CPI反映消费品和服务两类价格变动的指数,之所以CPI价格变动与民众感受不一致,一是由于房价、股票、黄金等资产、特殊商品以及生产资料的价格未被纳入其中;二是民众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价格上涨最厉害的消费支出项目没有包括在CPI中,如教育消费、医疗保险、住房消费等;三是煤油、汽油等上涨较大的消费品虽然被纳入,但因权重较小而对CPI的影响有限。

  特别地,我国CPI构成中纳入房租、建筑装修等费用,但并未纳入商品房价格,由于居住对CPI的影响已经明显提高,而我国居住在CPI中的权重仅为13.2%,国际上该权重通常超过25%,因此,当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廉租房,又不把商品房价格纳入到整个社会的总消费中,CPI就无法准确反映整个社会真实的消费水平。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CPI指数之中,我国居住类人均年支出仅700元左右,而该费用在广州这样的城市甚至不够支付每个家庭的水电费,至于住房消费中的物业管理费、房租、购房消费等项目更没有包括其中。

  结构性通胀与当前经济主要问题

  因此,只要经济保持高速增长,通货膨胀率能够被政府控制,那么CPI上升到6.9%并不可怕,单纯的通货膨胀不是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房地产价格高企、金融资产的泡沫、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等问题对宏观经济、百姓生活的影响更为深远,通货膨胀不过是全部经济问题的一种表现。

  根据价格传导规律,PPI对CPI有一定的影响,二者分别反映生产环节价格水平和消费环节价格水平。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一般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链向下游产业扩散,最后影响消费品。

  通胀的衡量应该关注总体通胀情况,中国目前是结构通胀还不是全面通胀,价格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中国经济总供给和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虽然CPI上涨,但只有5%的价格构成上涨,如猪肉、鸡蛋等,而95%的组成部分都是平的,并没有什么变化,5%的上涨尚未扩展到CPI的其他篮子里,因此,过去几个月的CPI从2%猛然上升到6.9%,是由于结构性商品篮子的价格调整,并非全面性的通胀,不能说中国目前处于全面通胀的状态。

  在CPI前三季度同比上涨4.1%,10月同比上涨6.5%的同时,央行二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也显示,居民的通期已经达到1999年以来的次高水平。经济学理论表明,失去控制的通胀预期可能会打开实际通胀螺旋上升的潜在通道,原因是“预期的魔力正在于它可以自我实现”,这表明中国具有构成基础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国面临工资不断上升的压力,大宗商品价格上升的压力,能源价格不断上升的压力等。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