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文化产业:从边缘走向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3:41 第一财经日报

  王平

  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揭示了经济规律运动之必然,在产业结构日趋模糊和经济发展方向混乱的信息化之际,重新引导、梳理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正确导航了世界经济的前进走向

  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趋势断言:21世纪,文化产业将从边缘产业进入各个经济强国以及绝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主要产业乃至核心产业,因此成为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大经济领域。我们首先需要冷静地从经济运动的规律上明确文化产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成长性。

  从农耕社会到工业社会

  人类从蛮荒的原始生态一步一步走进文化文明的社会生活,历经万年沧桑;而其中仅仅延续千余年的农耕时代文明,加速了人类彻底脱离动物性原始自然生态的进程,奠基了人类在地球上的尊严。农耕社会是体力劳作和靠天吃饭的生存时代,反映了人与自然融合一体的全然共生关系;手工生产和手工产品凝聚着当时人类智慧与双手结合的结晶,我们称之为“手艺”或者“技术”。

  18世纪中叶,蒸汽机作为动力机,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生产方式变革。英国率先并很快波及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史称第一次产业革命。从此,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厂取代了作坊。产业革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从人类智力成熟的演化看,值得重视产业革命后的一个细微变化:工程师与科学家在主体上逐渐重合)。

  接着也就是百余年的时光,即在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产业工业革命又爆发了。内燃机和新交通载体形式、新通讯手段以及化学工业和电力动力的广泛应用等,普遍刺激了多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跃提升的热情,社会生产力得到全面解放。一组数字可以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生产力获得解放的程度:自农耕社会,工匠和手工艺人中大约可以分享10%~15%的闲暇时间;经过二次产业革命,劳动者的休闲时间增至40%。

  两次产业革命,世界进入工业社会,早期崛起的资本主义各国开始了工业化发展过程。人与自然关系的时代特征出现明显改变:工业社会以制造业为主要动力源推进经济增长,劳动的对象不再是直接的大自然,而是经过加工和改造过的自然。这个时代智力作用于经济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是:科研和技术革新集中以机械为中心开展,通过发明更有效力的劳动器具以及卓有成效的应用来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工业化的威胁

  然而,工业化一方面推动生产迅猛发展,同时也极大诱惑了资本的欲望,加剧了“资本+生产+市场”的三位一体的垄断深广度。例如1909年的美国,1%的垄断企业,已经控制和占据了美国工业总产能的半壁江山。产业革命以来最严重的灾难于1929年至1933年间降临,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整体意义上的西方社会遭遇了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短短四年左右时间,西方世界的生产能力一下子减少37%以上,经济整体水平倒退了30多年,美、英、法、德计30万家企业倒闭,失业率高达30%以上。这几乎是经济高速发展造成垄断以来世界经济命运的一场灭顶之灾。

  这场经济灾难加上后来爆发的二战灾难,强迫性地刺痛了时代曾经得意忘形的智慧,人们真正开始了一次彻底的反思:产业革命除了大机器生产外,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在深刻的反思中,人们似乎意识到了工业化给人类生存造成的深重威胁,致使经济持续发展面临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恶化、贫富分化和对立日趋加剧。

  此后的十余年里,社会的意识思辨能力开始全面启动,集中表现在西方各国开始用法律的手段抵抗或者企图消除产业革命造成的种种经济不合理现象和持续发展的危机。世界在总体理性化中迈进了20世纪中叶,一个奇妙的信息时代到来了。

  信息时代的“软实力”

  信息时代,聚焦我们高度注意力的是:行业和企业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重新大洗牌,进而几乎重新布局,社会经济结构出现大调整;文化产品消费变为主要的社会消费方式和消费品种;知识创新和创意成为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动力,文化产业脱颖而出。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揭示了经济规律运动之必然,在产业结构日趋模糊和经济发展方向混乱的信息化之际,重新引导、梳理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下的产业结构调整,正确导航了世界经济的前进走向。

  文化产业在概念上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强调了知识和文化创意以及文化传统延续的特性。尤其是文化产业直面并迎刃解决了工业化过程给人类社会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深刻危机。比如极端强调经济高速发展而无视资源的浪费,甚至毁灭性的开发利用、片面追求效益指标而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贪婪的资本高利润欲望完全不考虑生产的社会效益、垄断导致的产业(产品)低附加值,以及城市难以承受的高失业率等。

  被称之经济“软实力”的文化产业,在被世界注目的短短三四十年里,以低资源耗费、无环境生态破坏、高效益、高就业、高产业附加值,以及有助于社会整体均衡发展等,令全球经济主体格局和发展前景焕然一新。《世界发展报告》表明:从1960年到上世纪末,全球经济总体发展在产业比重方面都呈现出“三二一”的结构性大转变态势。这不仅表明了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也凸显了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文化产业的成长潜力

  在我们简单顺延世界经济发展主脉、看清楚文化产业的必然性后,我们再通过几个实例来透视文化产业的强劲现实成长优越性。

  美国从1960年以后,三次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次次都在加大文化产业比重,促进文化产业从边缘产业直入国家经济核心产业。从1991年4月以来,美国经济保持了104个月的持续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胀率、失业率却连年下降。出现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以来,令世界震惊的健康发展奇迹。

  1996年,法国文化部长在国民议会演讲中指出:文化产业投资就是向国家就业市场投资。因为,投资与就业之间的最佳途径就是文化。接下来是法国经济国策中突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

  英国的文化产业称为创意产业,近年来的年增长率竟高达16%,从业人数占全国就业人数的8%至10%。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经济强劲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必须抓紧时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在1998年明确制定出强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国策。这个正确的抉择,使韩国转眼成为世界性文化产业大国和经济强国。短短几年,文化“韩流”蔓延亚洲。举个眼前的例子:随着韩国电视剧在中国热播,韩国旅游、韩式

美食、服装、婚纱、美容术、
护肤
品等风靡一时。让我们亲眼目睹了文化产业的冲击力和巨大的附加值。

  世界约有三分之一的国家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它们普遍面临着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文化产业,从边缘产业走向中心产业是经济发展之必然;文化产业,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高度和需要,承载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无疑是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产业。

  我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保持了经济将近30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也暴露出一系列世界经济史上给予我们灾难性教训的问题。应当说,全球范围内的文化产业崛起,对于我们来说,是天赐良机。但是,对于机遇的把握,依然取决于我们头脑的清醒程度和行动中的决断力。

  (作者为经济管理专家)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