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史为镜:日本地价飙升 金融机构是推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6日 02:03 《数字商业时代》
东京股市在1988年的总成交额为286万亿日元,总市值477万亿日元,分别为纽约证券交易所的1.6倍和1.5倍。1989年12月29日,日经股价指数达到38915日元的顶点,较1986年相比,上升了3倍以上。1989年时,日本股票总市值已为GNP(国民生产总值)的1.6倍,占全球股市时价总额的42%。 据与股价上升的过程彼此相呼应,日本主要城市土地价格也开始猛涨,以1993年3月东京、大阪等6大城市市区地带各类用地平均指数为100,则1986年年中是为40,到1990年年中为110,即在4年间上涨了近3倍。 地价大幅上升的结果,1985年末时尚为1004万亿日元的土地资产总额,1990年末时上升为2389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同期美国的4倍,增加部分的1385万亿万日元约相当于日本名义GNP的3倍。 1987年末,东京都的住宅用地价值已明显大于全日本GDP,1988年末,更上升为全日本GDP的1.4倍。1990年,日本的不动产总值为20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NP的5倍、美国不动产总额的约4倍,若按照当时的不动产价格计算,卖掉东京都的确可以买下整个美国,卖掉皇宫占地可以买下加拿大。 实际上,从1987年开始日本的金融机构贷款开始大幅度增加,城市银行、长期信用银行和信托银行开始积极转向对中小企业和个人进行贷款。1990年,长期信用银行和城市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率分别为38.7%和53.9%,均较1975年上升了一倍。信托银行更达到2倍;同期,除受到有关法律限制的长期信用银行外,城市银行和第二地方银行对个人贷款猛增,如城市银行对个人的住宅贷款伴随地价上涨,在1987年以后的4年间翻了一倍,1994年时占到总贷款的16.4%和对个人贷款总额的7%。 按照产业来区分,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在泡沫经济时期资金运用的最大特点,是对不动产业的融资增加显著,这与大藏省对银行的持股比例限制和传统的以土地为有效担保的原则有关。 1984年末,全国银行业对不动产的贷款余额为16.7万亿日元,尚只及对制造业贷款的27%,1989年末则上升到超过40万亿日元,约相当于对制造业贷款的74%。1991年底时,贷款余额上升至45.4万亿日元(含通过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部分),其中约一半为城市银行贷款。从增幅来看,仅增长明显的1986年一年就增加了7.2万亿日元,1985-1991年的累计增加额达28.7万亿日元。1984年时,全国银行向不动产业的融资余额仅占总融资余额的6.9%,1991年末时,这一比率提高到了11.6%。 1991年3月,非银行金融机构前300家的贷款总额为66万亿日元,其中五分之二为对不动产和建筑公司的直接贷款,三分之二系以土地为担保,如果加进住宅金融专门公司的贷款额,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动产贷款总数可达90万亿日元,相当于城市银行、信托银行和长期信用银行同期贷款的三分之一。 1986~1990年间,针对与土地有关的融资上升过猛的现象,大藏省曾采取了行政上的干预措施。1986年7月和1987年4月、12月,大藏省曾先后三次要求各家金融机构自行控制不动产融资,以免诱发投机性土地交易。大藏省要求银行界的行业团体——全国银行协会的成员对投机性土地交易采取慎重态度,同时还加强了与土地有关的交易的专项报报告制度,但上述措施均被金融机构利用非银行金融机构成功回避。 (注:本文节选《日本金融机构的繁荣、危机与变革》一书)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