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化博弈中的金融国家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02:50 第一财经日报

  

全球化博弈中的金融国家队

作者:陆红军 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在美国次贷危机之后,大批以欧美市场为主的跨国金融机构的高级人才与基金经理,没过完圣诞节就悄然离职,一场盛宴已经结束。

  谁是这场金融盛宴的始作俑者?谁是化解金融危机的主力部队?谁是主宰全球金融的战略梯队?这是正从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中国必须冷静面对的严峻挑战,也是中国发展金融中心无法回避的核心战略。

  全球金融博弈主力

  金融“国家队”是代表国家金融战略与实力的核心人才所组成的金融团队,是一国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公司等主要金融机构的主力,也是经济繁荣与金融稳定的核心力量。从上世纪世界发生的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与案例中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现象,即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往往都是一国金融决策团队失误或国家级银行能力建设缺乏引发危机。

  金融中心历来是金融“国家队”的集聚地,也是金融危机首当其冲的桥头堡。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大国竞争与资源配置的制高点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其核心则是人才战略的竞争。在全球

领导力匮乏和金融转型时代,中国能否充分利用这一战略机遇期趁势而上,快速有效地组建起金融领军者、管理者与核心专才队伍,并形成“国家队”主动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将是中国未来5年无法回避的严峻挑战。

  组建高水平“国家队”

  借鉴竞技体育项目国家队的组建形式,中国组建国际金融“国家队”可以主要借鉴两种模式,即梯次优选人才的

乒乓球队模式和全球共享人才的NBA(美国篮球协会)球队模式。

  金融“国家队”可按中国乒乓球运动的经验分三个梯次优选,即第一梯队为金融“国家队”、第二梯队为金融“地方队”、第三梯队为金融“战略后备队”。金融“国家队”的主要成员可来自于金融“地方队”和“海外兵团”;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金融“地方队”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及中部、西部、东北三大地区金融中心及“三农”金融工程队伍;金融“战略后备队”的人才则主要来源于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和国际金融爱好者。

  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提供了全球人才共享的可能性。金融机构可以仿照NBA,从世界各地找到各种层次、拥有不同技能的人才,可以从其他公司聘请顶尖人才加强公司实力,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通过电子手段进行招聘。

  这两种方式适用于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体制成熟度、完善度的要求也不同。在使用时,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的调整,甚至可以根据实际发展的需要灵活地把两种模式结合起来。

  借用“规模定制”思路

  在国际金融人才开发中,可以借用“规模定制”的思路。其中,“定制”是指准确定位,包括定标准、定流程、定方法和定人选。

  定标准,即确定不同“国家队”的人才标准。如商业银行家与投资银行家,前者需要审慎,后者需要创意,但共同需要基于数理基础的风险控制能力。

  定流程,对于加入“国家队”的成员,必须设计严密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流程,尤其要注重国际业务经验。

  定方法,国际金融业历来遵循“只做不说”的潜规则,是培育金融“国家队”的难度所在,规模定制需要通过特别的金融职务分析,制定特别的培养方法。

  定人选,即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合适的人才。尤其是选拔金融“国家队”,需要客观识别不同类型人才的不同潜能,以匹配不同胜任指标的金融职位。对那些从事兼并收购和股指期货、外汇期货、商品指数期货交易及衍生工具的核心专业人才,应当通过科学评价程序,鉴别其能力素质,以适应未来金融博弈的压力与挑战。

  “规模定制”的好处在于,既可以满足对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满足一定的个性需要,同时还能实现较低的成本。

  人才从引进到“闯进”

  首先,当前是留用全球人才的极好时机。据估计,每年来华的经济学家近千名,特许金融分析师近2000名,各国投资银行家数千名,商业银行、基金、保险、信托业的财富管理专家逾万名。尤其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大批欧美银行与基金的资深经理与高级人才改换门庭,求职中国。这是留用国际金融人才的最好时机,不能错过。同时,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高级专业人才,他们既可能是竞争对手,也可能成为我们可留用的人才。

  留用人才最大的好处是成本相对比较低,同时留用人才所需要花费的培训和学习时间也相对比较少。对国际金融人才的智力引进也需要从战略角度来考虑,一方面不要错失已入中国的各国高级金融人才,另一方面通过兼并与收购外资金融机构来实施整体留用、通过境外投资保留国际团队、通过境外上市广纳金融专才,而前者的数量已大大超越后者。

  其次,尊重金融人才的国际市场价格。国际金融人才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要遵循国际惯例,他们的薪酬结构和薪酬水平可能会与原来的相关人员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会有人觉得这些钱花得不值得,但相对于这些高级金融人才根据他们丰富的国际金融经验和专业知识所可能挽回的损失来看,这一点成本根本就不算什么。

  最后,

个人所得税制已成为国际金融人才留用的障碍。从全球范围来看,个人所得税已经成为各国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最低从5%起,超过10万元的部分将征收45%的个人所得税。新加坡属于个人所得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它实行13级超额累进税率,即以前一年的收入扣除适当项目后以累计式征税。新加坡的税制是按收入来源地征税的,目前的税率为20%~22%。同样的收入,在中国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要比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更多。由于中国个人所得税较高,而大多数国际金融顶尖人才的个人收入都会超过最高起征点,这从长期来说非常不利于吸引高级金融人才。新加坡、伦敦和悉尼等国际金融中心城市的税率比较低,为这些城市吸引和留住国际金融人才提供了“快车道”。中国要想与这些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展开竞争,就需要充分考虑高税制对中国集聚高端人才的负面影响。为吸引更多高端国际金融人才,有必要考虑适当的税制调整。

  (作者系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本文根据作者在上海国际金融学院主办的“2007中国金融人才战略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国际金融中心研讨会”上的报告整理)陆红军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