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球化背景下把脉中国经济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01:17 金融时报
快速发展的中国有理由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的目光。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前三季度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到11.5%。在全球经济仍然笼罩在次债危机的阴影之下,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发展的未来?在中国贸易顺差持续增加的事实面前,如何解读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与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失衡问题?面对上述问题,瑞士信贷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和参与“中国论坛:实现可持续增长———融资和投资机遇”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以及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李全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出口对于中国经济仍然很重要 “我们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中,美国消费增长将明显下跌,而欧洲和日本的消费增长也将更为趋于平缓。”陶冬在11月29日发给本报记者的报告中表示,瑞士信贷美国经济学家已经把美国2008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5%下调为1.7%,而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增长预期也分别下调0.2%。“美国市场对中国出口的地位已经下降,但出口对于中国经济仍然很重要。”陶冬指出。 “中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对出口的依赖是明显在提高的。但很难判断,中国经济就是一个出口导向型经济。”王一鸣表示,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依赖投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近年来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在不断提高。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则认为,中国经济最终是要转向一个进出口平衡、主要依赖内需的经济体。但根据李扬的判断,“这个转型在5年甚至更长时间做不到”。对此,李扬给出了三点理由:第一,中国将保持很高的储蓄率,而这个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第二,如果要达到70%的城市化目标,每年保持1.3%的增速,将需要10多年的时间;第三,中国目前所处的工业化过程也还需要5到10年才能完成。“中国正处在巨大的历史转折过程之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平衡进出口是很难的。” 汇率不是欧美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因素 面对中国贸易顺差的持续增加,一些研究人士把问题的焦点对准了人民币汇率。“从实质来看,中国贸易顺差和其他一些国家的贸易逆差,本质是中国人民把自己的一部分储蓄交给贸易逆差国来使用。”李扬表示,调整贸易失衡问题是需要双方共同努力的,欧美国家首先应当提高本国的储蓄率,不能仅仅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此外,在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中,汇率只是起到非常小的作用。 “汇率的调整只具有短期的效应。内外需的失衡与中国经济结构的失衡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王一鸣认为,总收入中间的居民收入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非常值得考虑的一个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医疗等公共领域内的投资,从而改变公民的消费预期。 王一鸣还认为,中国出口快速增长和全球化国际形态的分工变化密切相关。例如,中国、东亚和美国之间就存在着三角贸易关系。中国从日本、韩国等进口原配件,加工组装后出口到欧美市场,因此实际上我国对东亚很多国家是贸易逆差。而我国目前加工贸易的特点又是全球化分工造成的。因此,各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并不会因为中国单方面的调整而发生整体的调整,这还需要考虑到全球化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变化。 李全表示,财政政策的调整也有利于扩大内需。目前中国政府收入的增长超出了居民收入的增长。因此,国家应该在财政、税收方面有所调整,藏富于民,使中国中产阶层进一步扩大,这样才能够使之在社会保障、教育等方面有稳定性预期,这部分人群的消费支出就会随之增强。 中国经济正朝着软着陆方向行进 陶冬认为,中国经济存在过热的问题。伴随着全球经济放缓,这个问题出现相对乐观的一面。中国政府提高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投资,这种做法是很好的。陶冬预计中国私人消费将会上升。瑞士信贷把中国2008年GDP增长率从原来预期的10.2%修订为10%。“中国是受到信贷扭曲和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最小的国家之一。”陶冬表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基础设施市场的兴旺仍将持续,因此,中国对于商品和机器的需求仍保持旺盛,虽然会从顶峰有所回落。 陶冬还认为,伴随着经济增长在2007年达到顶峰,中国经济正朝着软着陆方向行进。瑞士信贷相信中国的发展将使得全球经济的下滑得到缓冲,但却不足以弥补由美国经济问题所带来的全球经济损失。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