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防止通胀 从减少总需求下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9日 03:05 新京报

  - 观察家

  针对2008年的经济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27日会议指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11月28日《新京报》)。

  从2007年开始,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土地供应趋紧、环保要求趋严及工资、保障等人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告别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神话,可能面临高增长高通胀的局面。

  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在于,在诸多非常不利的供给冲击下,GDP增幅不仅没有放缓,而且还前所未有地加快,这就意味着总需求增长的幅度远远高于前些年。一方面总供给有减少的趋势,另一方面总需求却在大幅增加,其最终结果必然是通货膨胀率的不断加速。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的趋势,无非是从两个方面下工夫,要么减少总需求,要么增加总供给。从目前的情形来看,只能是抑制总需求,因为总供给短期内很难迅速增加。为达成节能降耗、保护耕地、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同时又不能使CPI上涨得太快的综合治理目标,就必须以GDP的适当减速为代价。

  紧缩总需求除了经济学教科书中反复强调的紧缩性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外,对于中国现阶段而言,以下体制方面的改革或许更为基本:

  第一,外资、外贸和外汇政策与机制的设计需要加快调整。首先是

汇率必须进一步市场化。就目前情形而言,汇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必然导致人民币对世界上大多数货币更大幅度的升值(而不仅仅是对美元升值),而升值将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中国净出口不断增长的局面,从而有利于减少总需求。其次,对目前的出口退税体制和外资政策做进一步的调整,以减少净出口需求对于CPI不断上升的压力,减少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对于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压力。实际上,汇率市场化(后果主要是升值)和净出口的适当减少还有另外的作用,还可以缓解货币被动增发的压力,缓解目前流动性严重过剩的状况,从而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为过热的股市和
房地产
市场降温。

  第二,通过强化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维护职工权益等方面的措施尽可能缓解明年各地方政府换届所造成的超常投资增长和GDP高速增长的冲动。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要改变工业占GDP比例过高的现状,从而减少对过多的投资、资源和原材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总需求的过快增长。这首先需要破除对于工业、特大企业、大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和所谓高新技术企业的迷信,改变长期以来对工业和大企业、高新技术的种种优惠措施(

能源价格优惠、信贷优惠、土地批租优惠和税收优惠等),改变长期以来对第三产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各种歧视性政策(更高的水价、电价、地价和繁杂的税费等),采取各种措施切实鼓励创业,对非正规就业采取更加宽容的态度。

  第四,政策思路有必要从扩大内需总量转变为调整内需结构。目前国内主流的观点仍然在论证扩大内需的重要性。然而,目前的关键不在于内需总量的扩大,而在于内需结构的调整:比如消费需求在内需中所占的比重必须适当扩大;政府在楼堂馆所、公车、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方面的支出必须严格审核和紧缩。但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等民生问题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支出不仅不应该紧缩,反而应进一步快速增长。如果仅涉及需求总量控制,从以往经验看,首先受到挤压的肯定是科、教、文、卫等领域的支出,而实际上,这些方面的支出恰恰是最不应该挤压的。即使宏观经济再怎么热,也不应该压缩与民生有关的支出。

  □徐振宇(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