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诊中国外汇储备及热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02:24 经济观察报

  LoganWright

  基于对中国外汇储备最新相关资料的详细分析,大量的投机资本(热钱)可能流入到中国,这要比我们以前认为的要多,大约共计634亿美元。此外,如果中国央行继续加息和人民币小步升值,那么就有可能形成热钱的“防火墙”。由于人民币处于严格的监管之下,这也意味着中美利差的缩小可能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入及造成外汇储备继续大幅增长。

  过去五个季度的中国外汇储备数据给人一种困惑的信号。去年第三季度,当外汇储备低于外贸顺差及外国直接投资之和时,“热钱”如同消失了一般。这种状况持续到2006年第四季度。但是在2007年前两季度发生骤转,外汇储备比外贸顺差及外国直接投资之和惊人地超出1217亿美元。第三季度的外汇储备如同预期的一样又降了下来。

  今年早期,我们仔细分析了中国

外汇储备数据并尝试地低估投机资本的影响。在分析对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外汇储备数据后,我们发现了其他的储备来源如外汇掉期交易的完成、大型银行回归股市进行的首次公开募股及用汇金公司的期权置换银行的注册资本金等等。

  与汇金进行外币期权交易

  汇金公司曾向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总共注资600亿美元。这些银行有动机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因为它们获得的是美元注资。其中大部分资金购买了美元债务

证券。美元注资的目的是补足银行资本率最终实现海外上市而不是为银行正常运作提供资金。因此,这部分储备被限制兑换成人民币,但是三年以后这些储备就到期了。在期权协议内,汇金公司将卖出货币期权按照1美元兑换8.277元的价格转给三大银行以对冲它们的货币风险。

  首次公开募股

  2006年中国银行与中国工商银行在香港上市,募集了大量外币资金。当中国银行将其首次公开募股筹得的大部分资金用来购买美元债务证券 (其中一些是次级抵押债券)时,工商银行则将首次公开募股所得兑换成人民币。在今年的中期报告中工商银行称,在今年3月31日之前已经结算了公开募股所得的外汇资金,还包括获得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结算其2006年的外汇收益及高盛的注资和银行外币营运资本,共达108亿美元。

  此外,中国银行称其已得到外管局的批准,在2006年通过现货交易减持了263亿美元的外币占款,在今年第一季度又减持68亿美元。如果这些交易发生在香港上市之后,那么这可能为2006年下半年每个季度带来大约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些结算后的资金为2007年第一季度带来176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此外,投机资本可能继续涌入中国,造成信贷及投资增长、通胀压力上升及央行冲销的困难。鉴于美元贬值及

美联储有可能再次降息,中美之间利差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消失,只剩下宽松的资本控制政策来抵御投机资本的流入。在这样的背景下,随着主要风险的上行,当人民币既要用来投资又要用来投机时,更多资本的流入可能使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变得更复杂。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币一次性升值或急速的改变中国外汇储备制度,抑或迅速减少对外部需求的依赖,将会是减缓投机资本流入中国的重要因素。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