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仅靠央行紧缩政策难以根绝流动性过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1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王敏: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现工作单位为广东银监局。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运行分析、金融监管、外汇管理和存款保险等。流动性过剩是当前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是由国内外多重因素尤其是持续贸易顺差造成的。当前,仅靠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不能有效地根绝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内生因素,应对流动性过剩不是央行一个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外贸、财税等更多的政府部门综合措施共同努力。

  ⊙王敏

  流动性过剩是当今中国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许多经济现象和宏观调控政策与之有关。流动性过剩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些影响。例如,流动性过剩会使得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低,从而难以抑制自身的放贷冲动,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未来的不良贷款比率上升;流动性过剩也会使得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低,从而使得企业可以上马更多更大的项目,这在内需持续低迷、出口遭遇限制的未来环境中将会形成过剩产能,经济发展容易出现过热;流动性过剩使得居民存款的收益小,更多的居民储蓄将涌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

  因此,治理流动性过剩一直是政府经济工作的重点。央行等金融监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流动性过剩的调控。从总体上看,尽管调控效果是明显的,但流动性过剩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当前流动性过剩的形势依然严峻。如何抑制过剩的流动性及其带来的资产价格膨胀等问题,依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当前流动性过剩有四大突出特点

  第一,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加剧,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尚未消除。海关公布的最新外贸数据显示,我国10月份贸易顺差为270.5亿美元, 继今年6月份顺差新高之后,再次创历史新高。按照1:7.5的人民币兑美元

汇率粗略计算,这将带来近2000亿元人民币的货币投放。

  尽管我国原有的流动性过剩压力依然存在,但屡创下新高的外贸顺差仍在源源不断地带来新的流动性。在外部需求增长依然较快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贸易顺差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我们预计,受圣诞节等季节性因素影响,11月和12月我国的贸易顺差仍将维持高位。

  第二,货币、信贷、投资的增长率居高不下,流动性过剩的特征依然显著。根据央行数据,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39.3万亿元,同比增长18.5%;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22.1%。今年10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加1361亿元,同比多增1192亿元。1月至10月份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3.50万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多增7265亿元。

  尽管今年以来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紧缩性措施频频出台,尤其8月份以来,调整频率进一步加快,但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仍难以抑制。

  第三,金融体系内资金短期化趋势明显,银行系统内的流动性在向银行体系外转移,资金的流动性加强,央行金融调控措施的有效性在减弱。今年10月份,人民币各项存款下降4498亿元,同比多降6020亿元(去年同期增加1523亿元)。从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存款下降5062亿元,同比多降5052亿元。统计显示,此次存款急降,是继2002年2月以来,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出现首次下降,且降幅之大史无前例。

  第四,持续的流动性过剩导致通货膨胀的现实压力不断增大,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消费品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6.5%,食品价格上涨17.6%;10月份PPI同比上涨3.2%。其中,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4.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上涨3.5%。当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形成压力,考虑到石油价格带动的成品油价格上升等因素,我们预计PPI将保持继续上升态势。

  许多事实表明,当前的物价变化趋势由局部性上涨向全面性上涨演化的迹象明显,通胀现实压力再度加大, 治理目标的多元化,不仅增加了宏观调控紧迫性,也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

  此外,国际收支失衡导致外汇占款不断增加,但是由于美元持续贬值,外汇储备过快增长还面临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的风险。

  认清四大问题有助于有效治理流动性过剩

  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形成是由国内外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国际收支持续顺差是造成当前国内流动性总体偏多的直接原因之一。从深层次看,流动性过剩则是我国内外经济失衡和经济体制深层次矛盾的综合体现。

  当前,在有效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上,我们有必要明确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要站在全社会的高度治理流动性过剩。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早已不是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而是充斥在整个金融体系中,仅仅着眼于抽紧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过剩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宏观调控效果。

  同时,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仅加大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风险,也损害了商业银行的融资功能和自身利益,使金融体系的功能发生变异和扭曲,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会造成一定的伤害。

  第二,央行金融调控措施的有效性在减弱,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随着年初以来央行频频动用货币政策三大工具紧缩流动性,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正在不断被压缩:9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使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3.5%的历史高点,必然会面对来自商业银行方面的阻力;在5次加息后继续加息势必会进一步刺激外资涌入,从而增加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美联储不断下调基准利率,使人民币与美元利差的大大缩小,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央行未来以利率为工具来应对通胀的难度。此外,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金融“脱媒”现象日益明显,传统的金融调控手段正在逐步丧失效力。

  第三,治理流动性过剩要注意疏导。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中一个突出特点是结构性过剩和结构性短缺并存。一方面,表现在大量的银行资金不能有效地进入实体领域而滞留在资金市场中套利;另一方面,则表现为实体经济中信贷资金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东部沿海地区银行投放多,而中西部地区银行投放不足;对城市建设投放多,对农村建设投放不足;对大企业和上市公司融资过多,对小企业和公共事业行业信用支持不足。

  因此,治理流动性过剩要注意政策疏导,通过财政、金融、行业政策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短板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经济结构失衡。

  流动性过剩作为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对国民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积极的方面看,如果我们能够妥善处理好、利用好过剩的流动性,那么,对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市场发展就会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如果处理不当,那么,流动性过剩就会助长房地产市场、

股票市场的资产泡沫,加剧经济金融风险的积累,给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带来危害。我们在促进股市平稳发展,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要注意发挥股市的资源配置作用。

  第四,改善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治理流动性过剩的治本之策。治理流动性过剩需要一个过程,要彻底解决流定性过剩问题必须下大力气和决心改善经济结构,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标本兼治。

  当前,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增加消费、降低储蓄率来扩大内需。增加消费、扩大内需,首先是增加居民消费,具体途径是: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推进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其次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从贷款方式、利率、期限等方面开发出适应农村特点的消费信贷品种,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此外,要改变当前的外资外贸政策,注重引进外资的技术质量,扩大进口,加快实施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仅靠央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并不能根绝流动性过剩产生的内生因素,应对流动性过剩不是央行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外贸、财税等更多的政府部门综合措施共同努力。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