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民经济动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0:22 学习时报
□张 笑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建设,提高预备役部队和民兵建设质量”。这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和对于推动新世纪新阶段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长远而根本的指导意义。 国民经济动员是为保卫国家安全,有计划、有组织地提高国民经济应变能力的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在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经济建设贯彻国防要求取得重要进展,重要技术与产品军民兼容程度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坚持在信息通信、公路、铁路、桥梁、隧道、机场、港口、码头和其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贯彻国防要求,加大平战结合力度。同时,根据军事斗争准备和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需要,在兵器、船舶、航天、航空、电子等领域注重高科技产品的动员,加强对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完成了若干军民兼容的国民经济动员建设项目,推进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有机结合。 (二)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高新武器装备动员能力明显增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围绕军事斗争准备实战需求,结合国防科技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先后在兵器、船舶、机械、化工等领域建立了一批国民经济动员中心,优化了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的结构,初步形成了以常备军工企业为核心、以相关民用配套企业为基础、以重要产品和技术为纽带、辐射一定范围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建设布局,使国民经济动员中心日益成为高新武器装备研发基地、国民经济平战转换基地、军民两用技术扩散基地、军地两用人员培训基地和重要物资保障基地。 (三)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工作全面开展 信息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和本质,也是覆盖国民经济动员建设发展全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加快了国民经济动员信息化建设,国家、军区、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已经初步建立了信息化网络系统。一些地区和行业建立了相应的国民经济动员数字化平台和模型,GIS平台软件等软件陆续得到开发和应用,国民经济动员信息技术标准日趋统一,为国民经济动员信息采集、查询、辅助决策和仿真演练等,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 国家建立了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指标体系,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国民经济动员潜力调查,省(自治区、直辖市)、军区的国民经济潜力调查逐步展开,初步形成了国家、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国民经济动员潜力基础数据库。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产品的潜力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为提高国民经济动员的整体效能、促进军事需求与国民经济动员供给的有效衔接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国家物资储备建设得到明显加强,国民经济动员预案演练有序开展 国家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建立了依托全国、立足战区、就地为主、跨区支援、应急应战相结合、符合国情军情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国家、军队、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通过联储代储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企业、商业现有仓储、物流设施进行多样化战备物资储备,加强了储备物资的管理,调整和确定了物资储备品种、数量布局和储存期,落实了物资定期轮换制度,加强了重要技术储备,促进政府储备与军队储备相结合、战略储备与应急储备相结合、物资储备与人才、技术储备相结合,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国民经济动员的应急动员和持续保障能力。 同时,按照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组织编制完成了国民经济动员综合预案、行业预案和重点大型骨干企业预案等一系列动员预案,确定了首批动员、持续动员的方案,建立了平战结合的国民经济动员预案体系。为检验预案的针对性、可行性和有效性,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结合军队训练、应急抢险和企业生产经营等活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民经济动员演练,提高了国民经济平战转换和快速动员能力。 (五)国民经济动员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按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功能定位,加紧建立和完善快速高效的国民经济动员体制和运行机制。1994年国家成立了国家国民经济动员办事机构,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国民经济动员办事机构。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逐步得到加强,目前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市)三级国民经济动员管理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各级国民经济动员办事机构,通过联席会议、合署办公、联络员等工作制度,加强了军政之间、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建立了国民经济动员机构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构之间的联系和协调机制,为国民经济动员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有效的体制机制保障。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动员系统结合国民经济动员准备建设和应对突发事件工作实践,加强了专业技术保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军工生产、人民防空、交通战备、信息通讯、医疗卫生、应急抢修、物资运输等专业技术分队建设,调整了数量规模,优化了人员结构,依托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人才;依托军地有关院校,加强了国民经济动员干部队伍的培训,形成了管理干部、基础理论和业务培训三个层次的培训体系,提高了国民经济动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开始实现四个转变:由单纯为战争需求服务向为国防和经济建设服务转变,注重军事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由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一的行政管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综合调控转变,逐步形成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多种手段的管理机制;由临战状态下的军品生产能力建设向和平时期增强平战转换能力转变,注重国防经济潜力建设;由全面动员准备向局部动员准备转变,突出抓好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突发事件的快速动员。在平时,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已经成为加强国防经济潜力建设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成为调节国防经济常备力量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手段,成为遏制战争的强大威慑力量。在战时(急时),我国国民经济动员则是快速、有序地将国民经济体制由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将国防经济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赢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