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幸福江阴高层论坛:聚焦可测量的幸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 16:49 《小康》杂志
经济发展为什么?区域领先争什么?全面达小康后干什么?这是我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发达地区应思考的问题。 2005年底江阴率先达到江苏省全面小康指标后,江阴市委市政府再一次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智慧,开全国之先河,提出了建设幸福江阴的新构想,以独特的民本视野,将人的发展放在首位,确立了“幸福江阴”建设的新定位,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诠释着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寻求着巩固全面小康成果的新突破,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成果,实现由富裕江阴到幸福江阴的转型和跨越。 为了让幸福可感受、可衡量、可考核,江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首次制定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幸福江阴如何幸福,如何测量,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党校、求是杂志社、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等党政部门的领导和相关专家在论坛上对此展开了深入讨论。 采写/《小康》记者 张志 摄影/茧子 张志 2007年10月20日,下午两点,位于北京金融街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内高朋满座。在十七大隆重召开期间,人民的幸福成为热门关键词时,幸福江阴高层论坛的召开,也引来了众多官员、专家以及主流媒体的关注。 此次“幸福江阴”高层论坛由求是《小康》杂志社、国家统计局设管司、中共江阴市委和江阴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为期半天。 什么是幸福?幸福作为主观感受,标准不一,感受不同,但是每个人都渴求幸福。江阴市委市政府始终认为只要人民欢迎的、百姓受益的、群众认可的,就应该不争论、不犹豫,大胆试、大胆闯。 2005年底江阴率先达到全面小康指标后,江阴市委市政府创造性的开始了“幸福江阴”的实践和探索。 围绕幸福江阴建设,江阴人首先提出并实践了众多新理念。首先以“协调同步”实现了幸福江阴的开局,提出要实现GHN(幸福指数)与GDP同步攀升,生产与生态同步提升,城市与农村同步发展,增长与增收同步协调,民生与民主同步提高。其发展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他们认为:做好蛋糕体现智慧能力,分好蛋糕体现公平正义;经济国际化的重点是资本国际化;既要百亿企业,更要百年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才能优化人口结构;环境污染就是政府和企业的负债;增长未必增收,平均数不代表大多数等。发展理念转变后,江阴又创造性地提出“五好江阴”的概念:“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处处都有好环境、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并建立了“幸福江阴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江阴市全面巩固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和有效的推进机制。其中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客观指标占60%的权重,主观指标评价体系占40%的权重,两个体系形成有机统一,在操作上相对独立运行(见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幸福江阴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互动发展、互为提升,而且使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江阴找到了载体、创新了路径、落到了实处,使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加速推动了江阴经济社会的整体转型。 江阴人带着自己“幸福江阴”的实践,期待到场的官员、专家和媒体提出更多真知灼见,让幸福的江阴人更幸福。 与会的专家很多都长期关注江阴,中央政研室副主任郑新立就曾多次到过江阴,他指出, “我们十七大报告最后一句话,就是要为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奋斗!江阴提出要建设幸福江阴,这与我们十七大最后结束语提出的要求是一致的。” 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杨卫泽说:“幸福江阴建设为打造新苏南模式作出了创新实践。” 朱民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幸福江阴“五好”美景和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提出,是一次思想解放的突破,意味着江阴政府的执政理念正式从单纯重GDP发展企业转向突出民生和谐的一次深刻嬗变。 《人民日报》政治部主任曹焕荣和视点版主编董建勤、《经济日报》总编室主任助理陈学慧、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副主任田山川、《科技日报》总编陈泉涌、《农民日报》副社长付之棣、《经济参考报》副总编何洪锡和总编助理朱羽、《半月谈》副总编张正宪、《经济观察报》副总编仲伟志等出席了本次论坛。 出席此次论坛的还有江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冬青,江阴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计军,江阴市委常委夏养波,江阴市政府副市长袁秋中等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领导,以及有关部委办局、华西村党委领导。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