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改善调控 改变民众对通胀的预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 02:22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最新的经济运行数据令人关注,曾经对数据敏感的舆论不再像以前那样议论纷纷,人们对迅速上涨的CPI小幅回落似乎陷入思考而不再是对通胀的警惕性发言,相反,上证指数在数据公布的当天下跌4.8%,这很难说是巧合。 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CPI同比上涨4.1%,其中,9月份同比上涨6.2%,PPI(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2.7%,比上月高0.1个百分点;第三季度GDP增长11.5%,比二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 但是,央行发布的三季度金融数据报告显示,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8.45%,狭义货币供应量(M1)更是达到22.07%的增长,双双呈现高位增长态势。因此,虽然大部分数据以小幅回落为主要形态,但货币增长形势不容乐观。 导致此轮通胀的因素主要是农产品价格、货币供给以及汇率等,而不是需求。因此,中国抑制通胀的措施主要是政府动用储备粮、油、肉,增加供给以及通过加息、提高准备金率等措施抑制货币供给。由于流通性过剩导致通胀趋势较为明显,这使得资产价格膨胀,如地产、股票,但资产的供给受制于政府部门,如对土地审批的限制、国有股缺乏减持、上市公司审批等。如果资产供给不足的话,不仅导致更高的资产价格,也使得大量资金追求更广泛投机和流动,如流向香港市场。 这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独有的特征,全世界主要经济体都陷入了虚拟经济膨胀的危机,而实际上,大部分人由于收入增长放缓而消费能力持续下降。这意味着实体经济可能面临通缩的压力,而虚拟经济则因为美元贬值而加速泡沫化,以美元计价的原油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将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上游的通胀和下游的通缩。这同样也是中国经济的困境。 中国的通胀压力可能会持续存在,因为粮食价格有上行的可能。由于动用库存压制了今年的粮价,但是,库存的下降以及今年秋粮收购比上年同期相当大幅度下降。据国家粮食部门统计,今年最低收购价小麦的收购数量较上年有所下降,其中最大产粮省河南省收购1293.4万吨,比上年减少了28.7%,十个中晚籼稻主产区收购量比上年同期也减少128.8万吨。由于国际粮价高于国内,今年累计小麦出口同比提高215.4%,未来可能不得不大幅进口高价粮食。 由于美元持续贬值,与美元相联系的人民币相对于其他的货币贬值明显,可能带来更多的贸易顺差。美元的贬值也导致原油、粮食以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最新原油期货价格已经达到90美元一桶,因此,中国可以考虑适当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可以减轻输入型成本上涨带来的通胀的压力,化解全面通胀的可能。其次,可以减缓居高不下的出口,减轻流动性过剩的压力,增加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由于美国受地产拖累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但为了对付通胀,中国应该对美元贬值作出一定反应。 截至目前,针对通胀的措施主要是央行动用总量的货币政策来实施,当多次加息和提高准备金率后,逐步积累的边际效用可能将启动,如果继续大幅紧缩,可能面临直接戳破泡沫的风险,此时,耐心可能是比行动更好的选择。另一个问题是,紧缩货币的政策对抑制国有商业银行和大企业的投资冲动作用有限,相反,却可能会极大影响主要服务中小企业的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因此,政府应出台支持中小企业的特殊金融政策,并配合财政政策,减少中小企业的税收,动用行政手段限制高耗能以及过剩行业的投资。而最重要的是在当前财政收入丰盈的情况下,加大公共财政的支出,加快建立中低收入者的医疗、教育、社保等体系,增加国民经济向消费型为主的转型基础。 至于资本市场,泡沫只有破灭才称之为泡沫,政府应该加强监管而不是干预,并应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房价的调控,尤其是加大对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以及地产投机的干预,改变人们对房价的预期,也就使得民众改变了对通胀的预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