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不断提高开放水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02:17 第一财经日报
1997年的香港股灾已经过去十年,又到了纪念的日子。本报今天推出一组文章,回顾了当年香港股灾的成因,以及当时特区政府采用的非常之策。 香港股灾,由外围市场的风暴引发,继而演变成更大范围的危机,后果相当严重。作为一个较为自由而稳健的经济体,香港在严峻的投机冲击之下,经济遭受重创。尽管几年之后,香港经济元气渐渐恢复,但人们回想起10年前的那次股灾,依旧感到心有余悸。 1997年的香港股灾乃至整个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中国内地来说,无疑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当时的情况下,由于资本账户有着严格的管制,国际游资难以形成有效的攻击,这使中国内地得以避免直接的冲击。同时,中国政府知难而进,果断抉择,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实行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政策。中国负责任的举措,尽管亦有风险,但最终安然无恙,且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称赞。 回顾十年前的股灾和危机,我们在今天应当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尽管外围风暴形势逼人,尽管其时中国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相当薄弱,但是中国政府没有选择退缩和自我封闭之路,而是果敢地迎难而上,在危机面前推进金融开放,在危机面前逐渐深化金融改革。 1997年11月,正当亚洲金融危机蔓延之时,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后,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措施:中央财政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专责处理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出来的不良资产。同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随之展开,证监会、保监会相继成立。2002年的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银监会成立,汇金公司也组建起来。 中国金融业的改革,是一场全方位的改革。无论是银行业、保险业,还是证券业,都在体制层面动了大“手术”。改革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如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银行业,商业银行的资产不良率也是直线下降,通过股改上市后,银行业的发展有了新的突破。 这十年来,与金融改革相伴的,是不断推进的金融对外开放。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一方面,中国政府为履行承诺,必须推进开放;另一方面,开放也促进了金融改革的深化。金融开放带来的挑战是非常现实的,到去年年底,外资银行在中国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和客户限制已被取消,中国政府在履行承诺的基础上对外资银行实行国民待遇。证券业的大门也进一步打开。 金融业的开放,加速了中国金融界与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接轨,学习了国际上先进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中国金融业的许多进步,正是在“与狼共舞”的过程中得到磨练,继而渐渐走向成熟。 某种意义上,外部金融危机的爆发,督促加快了中国金融改革与开放的步伐。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潮流无法阻挡,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金融领域若没有一场深刻的变革,难以实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功能。显然,中国金融业必须通过健体强身,而不是通过自我封闭,来实现提高抵御危机的能力;中国金融业必须通过提高开放水平,加强风险管理,以适应诡谲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 回望十年前的危机与灾难,对当前中国金融业仍有提示意义。这是因为,中国金融改革目标远未完成,金融开放的进程中又遭遇许多新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新形势下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开放提出了新要求,也清晰地说明,未来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与开放任务更富挑战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要“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还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等等。这些富有深意的要求,为此后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以及开放的步伐与节奏定下主基调。 这就要求,中国必须继续深化金融改革与提高金融开放水平,在新的改革与开放过程中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竞争力。深化金融改革,推进金融开放,是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金融开放的节奏仍应是渐进的,不能忽略金融安全。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