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吸引外企境内上市打造世界金融中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0日 00:24 《新财富》
作者: 张宁 为了解决因汇率问题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平衡,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截流和开源的措施。笔者认为,开源不单纯是疏导资金外流,还可以拉动资产向中国境内金融市场流动,即吸引海外企业在中国境内上市融资。此举不仅可以为国内资金找到出路,也有助于将中国发展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世界融资和投资的平台。 改革开放30年后,中国商品市场在世界上已经开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多可交易商品领域,“中国制造”有了定价权。然而,滞后的资本市场改革使得中外资本市场之间仍有一道高耸的山脉,中间只有几条崎岖的羊肠小道和山底暗道。 坐在金融街的办公室里,在北京空气清新的日子远眺紫禁城的片片金顶,真希望这里对全球金融界的影响力能赶上纽约和伦敦—在周围的办公楼中,每分每秒都能发出很多指令,驾驭亿万资金出入中国、寻找世界投资机会。然而,由于中国金融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加之存在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实现资本的自由兑换又谈何容易。所以,当前要务就是解决和疏导由于汇率问题所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市场的不平衡。 回顾近几年的相关政策,一方面是实行逐步、缓慢的人民币升值,从而使汇率向平衡方向移 动,另一方面则是尽量减少资金流动造成更大的失衡。后一方面的政策开始为截流型:在资金限入上包括限制外资进入一些行业如房地产,又如收紧个人结汇额度等;在资产限出上包括加强了资产出境的管理。此后,又实施了一系列开源型的政策,包括不断拓宽的QDII和新成立国家外汇投资公司等。其实,开源不单纯是疏导资金外流,还可以包括拉动资产向中国境内的金融市场流动。换言之,就是开放海外企业在中国境内资本市场融资甚至上市的渠道。 从更大的历史背景来看,所有今天的困难都可能成为发展的机遇。当前,在努力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所带来的困境同时,笔者认为,也需要利用人民币升值所提供的机遇,开始全力提升中国服务产业的水平,为中国未来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进行战略准备。吸引海外公司到上海、深圳上市或以其他方式融资,正是其中的关键举措。 外企境内上市的终极意义:建设全球投融资平台 对中国经济与金融市场而言,海外公司到中国内地上市融资,不论短期还是长期都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短期内,吸引境外公司到中国市场融资,可以有助于缓解资金流入境内的压力。尤其是很多周边国家及地区如港台的公司,其大量业务实际上在中国内地,甚至是以中国内地经济为主要支撑的。它们与内地公司的唯一区别是创始人和现在所有者非内地人。这类公司始终是中国经济成长中最有活力的成分之一,多年来也始终是境内投资者遥不可及的。其次,大量的欧美公司同样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在中国有大量的业务,其投资中国的资金完全可以来自中国境内投资者。最后,即使是与中国经济关系没有那么大的公司,只要公司治理结构和基本面良好,我们同样可以考虑让它们直接在A股市场挂牌。引入以上三类公司在中国内地上市,可以让中国投资者在不用跨出国门的情况下更加充分地分享中国增长、甚至世界经济发展的果实。 改革初期,中国既缺资金,又缺技术和理念,外资往往把这诸多要素一起打包引入中国市场。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净资本输出国,决策者完全可以利用中国的市场、以国外的管理和技术结合国内的资金来拓展下一步的对外开放领域。这样短期之内也可以减缓外资涌入中国的速度,从而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时又可以为本土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机会。 更长远地看,海外公司境内上市,实际上是中国国力增长、跻身世界金融强国的重要一步。中国金融业的发展最早只是服务于国内融资需要,而现在,不论是中国公司“海归”还是境外公司到中国上市,短期看都是源于为中国资金找出路。但外企境内上市还有一层更高的境界,就是将中国国内市场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成为全世界融资和投资的平台。过去,美国修建铁路时要到伦敦等欧洲市场融资;现在,中国的门户网站新浪网的主要融资平台在纽约;未来,我们希望美国的雅虎能够到中国来上市,而全世界的资金也要到中国来寻找包括雅虎在内的全球投资机会。 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现在,中国的目标是要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内涵,建立科学的发展观,提升国力,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而人民币升值的背景和信号也就是中国应该进行深入的产业调整和升级了。中国不应害怕适当减少低附加值的制造业,而应该努力建立以金融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包括高科技等领域内,中国都在努力争取世界市场份额,而在金融业却从未听到过类似的声音。 笔者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下,金融业走向世界的步伐已经在悄悄走近了,政府决策者也要抓住这个历史良机,不要把资金逼向海外投资、资产送到海外融资;而应把海外资产和资金拉到中国金融市场来投融资。在这一点上,应该尽量避免重演日本的遗憾:在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日元快速升值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并没有开放金融市场、将东京打造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中心。今天,日元已不再持续升值,日本经济也不再高速增长,再试图让东京吸引全世界的资金、资产,为时已晚。 中国资本市场从边缘到中心须软硬兼修 中国资本市场的这个美好愿景,实现起来可能会有相当的难度。要想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不但在软硬件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还要有从边缘向中心转变的机遇与努力的过程。 首先,要想成为世界一流金融中心,在硬件方面要有良好的基础设施与自然环境。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而且正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自然环境的改善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 其次,中国的现有条件与世界金融中心软件方面的要求距离还很大。除去深度的市场化,法规环境是成为金融中心的必备条件。中国证券市场创建之初,由于历史原因,存在股权分置、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问题,以至许多大型央企都远赴海外上市。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成功,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大型央企的回归。要想进一步吸引国外企业到中国上市,中国市场的很多法规环境还有待改进,其整体原则必须是保护投资者、融资便利、机制高度市场化、创新便利,并且,整体环境一定要宽松、公正。在中国金融市场里,还有很多行政手段的痕迹,如发行定价制度,也需要消除与改进。 软环境的另一方面是人才的储备。一个完备的深度金融市场需要大量、多方面的经济、金融、法律、会计、市场等人才,虽然在这方面中国市场与十年前比已有很大的进步,但与金融中心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 中国要想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占据相当的份额,首先要占据中国自己的份额、占据周边和亚太的份额,最后再和伦敦、纽约这样的世界金融中心比肩。几年前,由于受到制度、融资额等条件限制,不要说世界,就连本土大型企业都未在国内上市。本轮市场周期中,中国金融市场第一次成功地对本土企业展现了强大的吸引力,具有垄断性的中央企业大量回归。中国内地市场第一次向中国金融中心的地位靠近。 下一步,要吸引融资资源,还应该背靠中国经济的规模与发展,背靠国内大量的资金。很多世界级企业在中国占有广大的市场,而它们的融资渠道则来自于海外。中国完全可以再一次利用市场的吸引力,至少要求它们在中国的投资要靠中国市场来融资,其形式可以不限于在中国的子公司以独立身分上市或母公司在中国发行CDR或公司债。这样,短期内不但可以在不影响引进技术和管理的条件下放缓FDI速度,从而减小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还可以通过引入境外优质企业,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质量。再往后,就可以用中国的区位优势吸引周边国家或地区的公司和资产来中国融资,从而使上海、深圳成为地区性金融中心。最后的目标是,利用内在的经济和资金吸引力、良好的金融环境,抓住一些特殊的历史机遇,使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