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辜胜阻谈两个平等:非公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 00:43 中华工商时报

  ——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

  本报记者张志勇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就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论述所提到的“两个平等”,引起工商界人士的广泛关注。17日,记者采访了多年从事非公经济理论研究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辜胜阻,辜胜阻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采访时表示,总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出的“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两个平等”是十七大在所有制理论上的最大亮点,是非公经济发展的新视角。

  记者: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我们看到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是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尤其是中国非公经济的快速发展令世人注目,你怎么来看这30年非公经济的发展?

  辜胜阻:回首近30年的发展,中华大地上发生的一切巨变,发生的一切奇迹,无不是思想解放的结果。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再到需要“毫不动摇”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后到进行“平等竞争”和受到“平等保护”的市场主体,都是不断解放思想、逐步冲破认识上的传统羁绊,取得的一次次理论飞跃的结果。而每一次理论的飞跃,都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开拓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记者: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可以说每一次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对中国非公经济的健康发展的认识都有突破,正是这些理论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才使中国非公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和健康。结合十七大胡总书记在报告中的“两个平等”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辜胜阻:中国非公经济近30年的发展是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的30年,是一个艰难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国共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对非公有制经济有新的认识和重大的理论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在理论认识上经历了三次大的飞跃。

  记者:具体经历了哪三次大的飞跃呢?

  辜胜阻:第一次是从“资本主义的尾巴”到“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78年以前,由于“一大二公三纯”的所有制理论和苏联模式的影响,非公经济被作为资本主义的“尾巴”,与社会主义经济捉迷藏,打游击。1978年,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只有14万人。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的思想,“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努力生活先好起来”。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发生极大的示范力量。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在农村和城市,都要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同占优势的公有制经济相联系的私营经济是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并且针对当时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存在的恐惧,报告指出:其他经济成分,不是发展得太多了,而是还很不够,对于城乡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都要继续鼓励它们发展。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记者:在这一阶段,非公经济禁区全面被打破、个体经济获得迅速发展、私营经济得到认可。这一过程可以说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很深的感受。

  辜胜阻:第二次是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报告将非公有制经济定位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是党对非公有制经济认识上的重大飞跃,是积十几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后的更高水平的理论升华。而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把非公有制经济从外在的“补充”变为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3月5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在宪法修正案中首次明确肯定了“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不仅在理论和政策上,而且在国家根本大法上把非公经济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之外搬进了基本经济制度之内。但是,认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被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个相同的范畴。

  记者:今天我们重新来看这其中的变化,确实有着新的理解。因而非公有制经济仍然是被作为与公有制经济相对立的被歧视的框架内,其发展当然还有很多限制,其市场准入和发展环境与公有制经济有很大差别。

  辜胜阻:第三次是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到平等享受“国民待遇”的市场主体。2002年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导,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标志着中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基本制度层面上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同时“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营造一个让人们干事和干实事的环境”、“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法律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等一系列的新观念、新思路以及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都写进了十六大报告。

  中国近30年渐进式改革的历史,是中国非公经济不断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从内到外的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非公经济发展历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的历程,非公经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30年来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国GDP的比重由1978年的0.9%上升到2006年的40%以上,年均增长速度高达25%以上,大大高于全国GDP 9%的平均增长水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凡是非公有制经济越发达的地方,市场发育就越快,市场机制就越活,综合实力就越强,老百姓日子就越好过,经济体制就越成熟,社会就越稳定。

  记者:十七大的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近30年的改革开放证明解放思想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中国非公经济的发展和理论上的创新再一次的证明了这一点,“两个平等”必将给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加广阔的市场前景,“两个平等”将会给中国的民营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辜胜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按照十七大报告“两个平等”的思想,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个格局的形成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充分体现,同时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解决准入上的不平等,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打破一切限制非公经济发展的“玻璃门”现象;二要解决资源配置上的不公,革除一切影响非公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三要解决价格、税收、融资方面的差别待遇,改变一切束缚非公经济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四要清除舆论环境上的歧视,冲破一切妨碍非公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的实现“两个平等”。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