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贸易顺差并非国内生产过剩所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17:3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世界经济变局中的中国角色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课题组撰写

  既然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那么,全球经济的失衡状况也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的不平衡状况。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度越来越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亮点,根据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7年7月25日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将首次超越美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已经超越了美国。

  那么到底是世界影响着中国,还是中国影响着世界?按照诸多学者的观点,中国的出口是国内生产过剩所致,那么此时产品的大量出口必然会导致该产品世界价格水平的下降,中国的出口价格指数恶化或出口行业的利润降低,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作了实证分析:

  第一,通过对1991年至2006年中国、美国及OECD国家的经济增长数据进行计量检验,我们发现是世界经济的增长拉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而非相反。

  第二,外部经济和内部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两个方面,二者通过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传递。目前中国外部经济失衡表现在贸易顺差上,而内部经济失衡主要体现在储蓄投资缺口上。从两缺口模型来看,贸易顺差和储蓄投资缺口相互关联,因此通过对贸易失衡和储蓄投资失衡的关系进行检验,可以对内部经济和外部经济关系进行总体的判断。为此,我们选择了1991年至2005年的进出口贸易差额数据以及储蓄投资差额数据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发现内部失衡和外部失衡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结论,说明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变化互相循环,互相影响,而不是简单的储蓄投资差额以及产能过剩导致了贸易顺差。

  但也应该看到的是,在某一时期到底是哪个因素的变化起主导作用,即是储蓄投资缺口对贸易失衡的影响更大,还是贸易失衡更加加深了储蓄投资缺口,这还需进一步的分析。

  第三,中国商品出口并没有导致世界商品价格的下降。根据经济学理论,经济小国在世界贸易中是价格接受者,而大国则对产品的国际价格拥有定价权,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是价格接受者还是价格制定者?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若是由于国内生产过剩而主动出口,那么数额巨大的产品流入世界市场必然会导致该产品世界价格的下降,说明中国对产品的世界价格有着很大的影响。相反,如果大量的出口并没有导致世界价格的下降,则说明中国对世界价格影响有限,中国还是一个经济小国。

  结合《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中历年主要进出口商品列表,并整理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进出口商品原始数据(数量和金额),编制了各项货物的贸易条件指数,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出口价格指数在近十年来稳中有升,中国的大量出口并没有导致出口价格指数的恶化,相对于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有了较大的增幅,尤其在2004年和2005年增幅最快,进而导致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与国内学者关于中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研究相符合,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出口是对世界市场的倾销。应该看到进口价格指数的较快增幅是导致贸易条件恶化的主要原因,自2004年来在世界市场上份额较大的石油、天然气等

能源的价格迅速增加,其增幅远高于世界商品平均价格水平及非燃料的价格水平。

  伴随着中国近些年来对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大量进口,中国的贸易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能源价格的提高使中国的贸易条件恶化。但应看到中国出口的产品绝大部分是非燃料产品,其世界的价格水平也是在不断上升的。如果剔除掉石油天然气等产品的进口,中国的贸易条件并不会恶化,从这一方面来说中国的大量出口是合理的,并不是国内生产过剩的产物,而是源自世界市场需求的被动出口,中国利用其劳动力廉价的比较优势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已经有了自己的位置。

  第四,中国主要出口行业的利润上升的事实说明我国是一个理性的出口大国。国内生产过剩导致的产品的主动出口,要么会使产品出口的价格降低,要么会使出口行业的利润和利润率下降。而由于国际市场需求的被动出口,出口行业的利润会则是增加的。基于此逻辑,我们在此选择了煤炭开采与洗选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业、黑色金属冶炼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六个主要出口行业,并对这六个行业的利润及利润率进行分析。

  结果发现,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由于贸易自由化等原因,中国的产品由于在国际市场中具有低价格的优势,从而使得出口大量增加,出口产业的效益有了很大的改善,企业利润和利润率大大增加。这一点在食品制造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业中表现的最为明显,2005年这些企业的利润都达到了2000年以前的4倍以上,增幅明显。伴随着出口的迅猛增长,中国的贸易顺差也成倍的增加,外部不均衡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中国加入WTO后出口大量增加,而出口的增长并不是国内投资过多,内需不足而导致的生产过剩所致,出口增加的原因在于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上以其价格优势而被世界所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得到提升和巩固的事实。中国产品的大量出口并没有使得相应产品的世界价格下降,出口行业的利润和利润率都有了很大的增加,这一点说明中国的出口是理性的,符合世界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日益增长的贸易顺差是中国融入世界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不断加深的表现,而不是中国国内经济失衡传递到外部经济的结果。

  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几点结论:

  1.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在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影响日益显著的背景下,当前中国出现的外部经济不均衡问题是由于世界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大量增加、出口过快增长所导致的,而非国内一些观点所认为的产能过剩造成的被动出口大幅增加的结果。

  2.既然全球经济增长影响着中国经济增长,那么,全球经济的失衡状况也就决定了中国经济的内外部的不平衡状况。尽管中国的内外部不平衡存在着互为循环、相互影响的特点,但是由于2001年以来全球失衡的加剧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关系的最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仍认为,在这一时期中,中国的内外部不平衡首先是由于贸易顺差的增长速度过快所导致的,这一特征决定了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的分析应该从外部不均衡入手。

  3.在全球经济失衡背景下,中国贸易顺差的快速增长凸显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义务也会相应地增加。但是,由于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体现与巩固并不是全球经济失衡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中国经济内部结构调整的手段来消除甚至减缓全球经济失衡现象在理论上也是不成立的。

  4.从长期来看,中国贸易顺差增长过快,贸易依存度越来越高的状况,既会增加未来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同时也会导致内部经济不平衡的加剧。因此,适当减少经常项目顺差有利于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但如果简单地允许

人民币升值以抑制出口增加进口,或降低投资和等措施,不但难以对经常项目进行有效调整,还可能产生较大的副作用。

  中国价格贸易条件指数

  (图表略,详见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