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洲站在三岔路口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 15:52 经济观察报
RobSubbaraman 现在有两种可能的情景摆在亚洲市场面前: 第一:美联储减息使得投资者信心回升,但长时间的美国债务市场冻结以及房地产衰退的深化,将导致美国GDP增长在未来三个季度放缓到1.8%,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的增长也将放缓到2%左右。 第二:尽管美联储减息,但美国资本市场继续下跌,并和疲软的经济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美国GDP增长大幅放缓到1%或者更低,欧元区与和日本经济的增长也将大幅放缓。 在第一种情景中,亚洲出口可能会有所放缓,但这应该会被净资本的强劲流入所抵消,这些涌入的资本是被该地区扩大的利差和完好的经济基本面所吸引。 亚洲各央行可能会继续进行大规模的外汇干预以限制本国货币的升值速度,从而有可能会丧失一些货币政策的自主性。亚洲多数经济体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达到两位数增长,而且有些亚洲央行可能也不太愿意加息以免更高利率吸引甚至更多资本的流入。 而亚洲地区连续四年GDP增长超过8%,该地区产出缺口估计已经转为正值。危险在于:担心更多资本流入的亚洲各央行将反应缓慢,这将引发经济过热,从而导致急剧上涨的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中国内地、香港、印度、新加坡面临的这种风险最大。 在更为可怕的第二种情景中:我们很怀疑亚洲是否能够与世界经济脱钩。因为,从出口占GDP的比例来看,亚洲地区的开放程度更高,而且其区域内贸易中,多数都是取决于其他地区的最终需求的中间产品。 出口的大幅下降可能引发中国供给过剩的严重问题,导致库存堆积,迫使工厂减价或削减产量,这将对亚洲其他地区造成负面影响,亚洲将可能因此遭受严重的经济下滑和净资本流出。 在过去五年中,韩国和台湾成为亚洲地区两个落后的经济体,这两个经济体都面临激烈的竞争压力以及快速老龄化的人口。而在未来五年里,受到复苏的投资的支撑,东南亚经济体将开始完全实现它们的潜在增长率。 受来自中国和印度的激烈竞争、高生产率增长和谨慎的货币政策的影响,亚洲地区的CPI整体处于温和状态。但是,通胀上行的风险仍然存在,主要风险在于GDP高速增长引发供给制约、原材料价格高企和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中国的CPI开始攀高,尽管到目前为止完全是由食品价格加速上涨引起的,但通胀的风险已经开始蔓延。 此外,高油价对亚洲经济体造成的影响要比对世界其他多数地区大的多,而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泰国、菲律宾、韩国和印度。高油价已经导致该地区石油净进口帐单庞大,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因为这是受强劲需求所驱动的。雷曼预期油价在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将平均达到每桶75美元。随着基数效应的减弱,这很快会开始对CPI年同比通胀造成影响。 如果说在最坏的情景下,有什么事情可以拨云见日的话,那就是全球经济的大幅下滑可能会促使亚洲地区的政策制定者们通过减息和财政刺激来更加努力地扩大国内需求。亚洲经济在全球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它不可能永远无限制地依赖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 (本文作者系雷曼兄弟经济分析师)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