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全球经济金融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 11:06 《当代经理人》

  全球经济金融化

  ——“中国经济发展与金融政策”高层论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国职员协会共同主办

  朱民(中国银行副行长):全球经济金融化,这个是当前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看20年的数据,全球GDP增长的速度平均是3.8、3.9左右,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在20年的时间平均6.2左右。但是全球的国际资本的流动速度是13.96%。在20年的时间内,贸易是生产增长速度的两倍,资金流是贸易流.物流的两倍,是生产增长速度的4倍。国际经济一体化,而金融是以4倍的速度每年在扩展,使得经济在金融的层面上越来越强了。

  全球经济金融化的标志,今天的经济世界体系里,货币的存量大大增加。金融的资产增长特别快,银行资产在1990年-1995年时,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5.3%,2000年到2005年全世界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4.3%,全世界银行业的资产占GDP的比重提高得非常快。从15年以前的40%左右提高到今天80%。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债券市场,债券市场占GDP的比重15年以前70%,今天100%。股票市场的市值15年以前是40%,今天是105%。如果把所有的因素加起来,我们会看到一个什么情况?在过去的15年里,货币的增长速度是GDP增长速度的一倍到两倍,与此同时金融资产的增长非常非常快。这是今天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新,非常重要的特色。

  金融产品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全世界的格局,由于金融产品的出现,使得任何金融产品,在任何一分钟都可以变成现金,例如,我们给首经贸大学一个10年期的贷款10亿,在一分钟之内可以打包成证券化的产品,可以变成任何利率、任何货币。所以在任何一分钟,10年期固定率,给经贸大学的贷款可以变成货币,这是使得整个世界的金融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整个社会的金融化、虚拟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重新看实体经济,看经济发展,金融确实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里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且,越来越占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这个世界在变,而且变得非常厉害,它冲击着传统的经济理论和经济的框架。

  杜大尉(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

  自从中国开始市场化的改革以后,在过去25年当中,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目前的经济增长也遇到了挑战,挑战有三个: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环境退化的问题。

  日益增长的收入分配不平等和社会失衡的问题。

  全球贸易失衡的问题。

  在环境方面一个是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个是空气污染的问题。这个世界银行做过一个调查,关于环境、空气和水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导致疾病的情况做过调查,空气污染和水的污染,导致的损失在GDP所占的比重达到3.7%。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在加强,在中国贫困大幅度减少的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城市和乡村地区。在中国劳动生产率是非常高的,可能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但是户口限制了这种流动。而事实上在中国有两亿多的人口,有农村户口,但是他们事实上是在城市工作的。

  最后一个问题是贸易失衡的问题。大家知道美国拥有很大的贸易逆差,中国是拥有很大的贸易顺差。我个人觉得拥有这么多的贸易盈余,不是中国的利益所在。现在的贸易盈余已经占中国GDP的10%,贸易方面,中国应该减速,减速巨额的出口。

  张连城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路径究竟多高?这是政策的制订者必须要知道的。不知道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百分之多少是最优、最合适、最适度,经济会失误。现在11.5%增长率偏快,我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需在9.5%较合适,9年完成一个周期。

  7月26日政治局开了一个会议,要求各部门统一到一个观点:中国经济现增长偏快,要抑制过热。偏快也好、过热也好,没有什么原则性区别,我计算了一下,2006年中国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已经是1992年的3.78倍。是1984年的7.8倍。说明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已经很大,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对资源的消耗就要比1992年高出若干倍。所以,中国经济今后的增长速度达到14%、15%是不可能的。认为到14%、15%才是过热是不现实的。目前,总供给和总需求虽然基本是平衡的。但是要看到中国现在的经济是市场经济成份很大,过去计划经济成份很大,不能同言而语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给增长速度是很快的,仅从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平衡认为中国经济没有过热的话,不是很恰当的。杜大尉先生给我一个新启发,今后中国经济的过热不是表现为资源短缺,而是资源破坏、对环境的污染。目前中国对环境的污染、对资源破坏说明经济已经过热了。

  关于中国的经济走势,从周期的长度来看、从对资源的损害来看、从各个方面来看,中国经济现在已经到了波峰。从今年下半年,最迟到2008年,中国经济可能会进入新的一轮收缩期。中国市场经济改革以后,市场经济的特征出现了,扩张期延长5、6年甚至7、8年。美国的收缩期只有平均11个月,中国两.三年。2008年、2009年中国经济进入谷底,本轮经济周期的谷底不会很深。不会像前几年那样跌到3.8%。为什么1999年谷底是7.6,而以前是三点几、五点几,那是因为中国填进了国债。现在经济进入新的调整期,由于经济基础更雄厚,所以我们可以填入更多的国债,不让经济跌破5.8,这样可以保持更多的人就业。1995年7.6%的增长速度,使中国2000万人失业,这是中国无法承受的。我提一个概念__适度增长空间以9.5为增长路径。

  张立群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研究部研究室主任);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的经济走势高位平稳,物价的涨幅有所回落。

  现在中国社会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在提高。投资和社会的物资相联系的,可以有比较大的波动。好的年份投资项目多一些,差的年份投资项目少一些。消费和人的自身活动联系在一起,从每个家庭消费来看,不是在经济萧条的时候不吃饭,在经济繁荣的时候多吃饭。中国经济增长,整个社会的需求在提高的,大起大落的可能性比较小的。在这个需求的支持下,应该说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必然会提高,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的改善来自于消费的增长,随着未来中国经济的工业化的推进,应该说未来中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是可以预期的。

  杜大尉先生讲的问题很重要,中国资源面临的环境问题是非常突出的,中国这么多的人口,在本世纪内要改善生活,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均的消耗量和对环境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这是约束中国经济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约束,我们可以看到“木桶原理”。那么中国经济最短的木板在哪里?我认为不在于供给和需求方面,就是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资金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都非常好,市场前景也非常好。在这些因素的支持下,在10%以上,不是9.5%,这个9.5%是十几年平均增长。中国经济特别在2003年以后,进入到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我们和日本、韩国、巴西经济起飞的人均的GDP的结构非常相似。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按照资源环境的情况稳定10%左右。

  徐洪才教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

  金融是现代市场的核心、金融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第一推动力。金融成为世界瞩目的超级战略.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近代世界历史经验,鸦片战争、两次世界战争,9.11等等事件与金融相关,金融体系直接左右了400年左右的历史的发展,在历史重大的转折时刻,商业银行只是担当了辅助性的角色。从历史上看,阿姆斯特丹是世界上最早第一所证券交易所,发表了第一张股票,17世纪中叶,荷兰的经济规模总数是英国的10倍。18世纪,康熙开创了盛世局面,当时中国的GDP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人均GDP500美元。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也不过500美元,但是由于闭关锁国,没有再生产,此时英国正积极发明创造,进行海外扩张。19世纪,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出现了垄断贸易公司,股票和蒸汽机的出现=日不落大国。英国积极优势,在中国闭关锁国的经济面前,没有捞到任何的好处。中国卖给英国产品,很少进口英国的工业品,出现了贸易顺差。为了平衡国际收支,英国从印度进口鸦片,转给中国,中国出口给英国的茶叶和丝绸,结果在肮脏的贸易铁三角之中,中国沦为东亚病夫。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伤亡的情况,英军不到500人。而中国的死亡高达2万余人,阵亡最高将领,包括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中国的GDP是英国的6倍,但是中国失败了,原因在于中国没有一个筹集高效的

资本市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