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宏观调控中银行业面临的风险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 23:58 《中国金融》

  - 刘成相 李晓文

  2007年年初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国家继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大面积减少或取消出口退税,公布落后生产能力的企业名单,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调整和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这些政策措施对改善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可持续增长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短期内看,银行业也会面临各种风险的考验,因此应引起高度重视。

  宏观经济与银行运行的关系

  平稳较快发展的宏观经济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充分条件,稳健运行的银行业是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银行资金在社会资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促进社会生产扩大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资金、信贷资金、企业在

资本市场上筹措的资金、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筹措的资金、利用外资等。分析我国社会资金结构(见表1), 2003年之前信贷资金占比达到50%以上,2004年以后尽管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融资渠道和方式不断创新,其他类型的融资不断增加,但信贷资金的比重仍然较高,基本保持在40%左右。

  每次经济过热都与银行贷款过快增长相关。从我国银行信贷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长期以来两者保持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历次经济的过热发展都与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密切相关:1984年、1988年和1993年这三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出现过热的年份,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15.2%、11.3%、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8.2%、25.4%、6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上涨8.8%、17.8% 和14.7%,而同期银行贷款增长速度分别为33%、19%和22%(见表2)。

  每次宏观调控后银行都产生大量的不良贷款。每次宏观调控首当其冲的就是抓住两个方面,一是从资金领域控制信贷规模,二是从物质领域控制投资规模。1984年出现“四个失控”,1988年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都是实行上述“双紧”政策,1992年、1993年

房地产业盲目发展,引发整个金融秩序的混乱,中央决定进行金融领域的治理整顿,也是控制投资和信贷资金。因此,每次实行紧缩性宏观调控,经济从过热状态回落下来,最大的成本就是银行机构产生大量不良贷款。这是因为在经济高涨的时候,银行贷款大量投放,当经济从高点回落后,一部分贷款就变成坏账。

  上述情况表明,银行信贷资金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过快增长的信贷资金必然推动经济向过热发展。那么抑制经济过热,进行宏观调控,必然伤及银行贷款,产生大量的信贷风险。这从反面证明,保持银行稳健发展和经济运行平稳发展是何等的重要。

  当前宏观经济运行向过热发展的压力增大

  当前经济形势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但经济向过热发展的压力也在增长,主要表现在:

  投资增长居高不下,反弹压力有所加大。 1~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6万亿元,同比增长26.7%,增幅比第一季度提高 1.4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4万亿元,占上半年投资额的30%,同比增长28.5%,增幅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出现明显回升,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9887亿元,同比增长28.5%,是2005年以来的最高值,比第一季度高出1.6个百分点;6月份投资2673亿元,增长31.2%。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以来新开工项目改变了第一季度下降的状况,出现明显上升。1~5月累计新开工74701 个,同比增加7282个,其中仅4月份、5月份两个月新开工项目就达43584个。

  工业增长偏快,高耗能行业生产和出口增速依然较高。

  1~6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是近几年同期最高的,增幅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6月份增长19.4%,比上月加快1.3个百分点。

  1~6月,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电力热力、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等六大主要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增幅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1.6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增长25.7%,建材增长24.1%,化工增长21.2%,有色金属增长19.1%。

  从出口看,钢铁等高耗能行业的出口继续大幅增长。1~6月份,钢铁行业出口交货值增长79.7%,化工行业增长31%,建材行业增长24.2%,均超过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21.7%的增速。1~6月份,出口钢材3379万吨,增长97.7%,出口钢坯及粗锻件 437万吨,增长75.3%,尽管比第一季度增速略有回落,但均明显快于上年同期;焦炭 805万吨,增长22.4%。

  外贸顺差持续扩大,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第二季度以来,贸易顺差逐月扩大,上半年累计实现顺差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0亿美元。其中,出口实现5467亿美元,增长27.6%,同比加快4.3个百分点;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同比减慢0.7个百分点。从前5个月数字看,顺差仍主要来自加工贸易,但一般贸易顺差增长较快,仍主要是对美国、欧盟的顺差。1~5月,一般贸易顺差360亿美元,同比增加177亿美元;加工贸易顺差907亿美元,同比增加266亿美元。对美国顺差599亿美元,增长 19.1%;对欧盟顺差465亿美元,增长52.2%。根据顺差“前低后高”的特点,全年贸易顺差可能超过2500亿美元。

  流动性过剩压力仍然较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混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世界范围内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日益突出,跨国资本流动日趋活跃。当前,我国流动性过剩,是全球流动性过剩大背景下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为:一是银行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日趋扩大,2007年6月末金融机构存贷差11.7万亿元,比年初增加7623亿元;二是基础货币投放较多,6月末比上年同期增长31%;三是广义货币M2与GDP比值高,目前为1.6~1.7左右,处于国际最高水平。

  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明显。6月份,全国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继续大幅上涨,平均涨幅超过一成。而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价格的普涨,推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继续上涨。6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4.4%,比5月份上升1个百分点,1~6月份累计上涨3.2%,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

  种种迹象表明,经济增长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压力正在增大,如果宏观调控措施不能落到实处,经济过热压力有可能进一步释放。

  银行业面临较大的潜在风险

  经过近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明显降低,贷款损失准备金缺口大大缩小,资本充足率水平显著提高,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银行业体制机制改革尚未到位,内部管理水平还不高,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还较弱,一遇风吹草动,就会触及到银行的软肋,信贷风险就会接踵而来。

  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使银行面临部分不良贷款产生的风险。到2007年5月末,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向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有色和电力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放中长期贷款达1.5万亿元。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一系列产业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扩张,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重点淘汰小火电、钢铁、水泥、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等落后产能;加强环境保护,对严重违反国家产业和环保政策的项目叫停,对未经环保验收擅自投运项目落实整改,对部分“两高”项目采取停批(缓批)或“区域限批”等措施;调整出口退税政策,大幅度降低或取消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出口退税,对多项高耗能及资源性产品加征出口关税。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这些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部分贷款可能因此受到影响,加上2006年以来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此类行业内部分客户和项目的资金链更趋紧张,其信用风险将会不断显现,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压力不断加大。

  中长期消费贷款潜在风险加大。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竞相向房地产业增加贷款。截至2007年3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4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个人购房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0.3%。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地区的泡沫开始显现。由于个人房贷期限较长,风险容易大量滞后反映。在目前信贷扩张冲动下,部分银行对住房按揭贷款审查不严、操作不规范、风险管理不到位,从而埋下隐患。目前房地产开发与零售贷款风险在部分地区已经暴露出来。据统计,19家银行(包括5家大型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中,违约客户高达18万户。

  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面临挑战。2007年3月末,19家银行授信额度在5000 万元以上的大客户共4万多户,贷款余额高达10万多亿元。当前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面临着严峻挑战。由于集团客户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复杂、业务多元化和跨地区经营,宏观调控中部分集团成员或子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很容易通过财务链条引起连锁反应,使整个集团陷入困境,银行债权难以获得保证。有的企业集团在规模扩张过程中过度依赖银行融资,甚至存在长期投资大量挤占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短贷长用”现象,一旦出现个别银行回收资金或集团销售款回笼过缓的情况,资金链就会断裂,对银行系统资金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部分项目贷款风险值得高度关注。一是高校贷款。截至2006年末,全国高校建设贷款规模达到25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高校贷款兴起于1999年高校扩招。高校扩招八年来,全国高校在校生规模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至2006年末的2500 万人。为了满足扩招需要,“大学城”在各地迅速兴起,许多高校也竞相扩建、新建校区,其中大量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由于高校贷款最初受到了国家鼓励和政府支持,银行对高校的资信审查比较简单化,并且高校项目贷款中自有资金比例很低,项目风险主要由银行承担。银行对高校发放的贷款通常为5年到8年(设备贷款为5年,基建贷款一般是8年),对于在2000年前后大举借贷扩建校区的高校来说,从2005年起到2008年将面临一波还贷高峰。背负巨额债务、还贷能力低下不仅成为制约高校发展的障碍,也对银行业形成巨大的信用风险。

  二是公路贷款。近年来,随着各地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资金需求不断加大,公路行业已经成为银行授信的重点,截至2007年2月末,公路等交通运输业贷款1.7万亿元,其中蕴含的风险也逐步显现。首先,承贷主体过分集中。主要是省(区)交通厅及各地市公路管理局等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为承贷主体发放保证贷款,不仅担保合法性存在争议,担保能力也明显透支。其次,担保有效性不足。信用贷款和保证贷款多,抵押贷款少,而且公路收费权的质押权利落实难度较大。第三,还款来源单一、不稳定。目前公路建设还款来源主要是通行费收入和上级单位建设拨款。受公路项目建设周期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实际通行费收入大大低于评估预测值、拨款不及时等多种因素影响,贷款逾期或短贷长用、借新还旧等问题较为突出。

  积极配合宏观调控,防范银行业风险

  把贷款速度控制在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水平

  从贷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来分析,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为8%,综合价格指数合理增速为3.5%左右,货币流通速度合理下降幅度为3.5%左右,三者相加之和即贷款合理增长速度,应为15%左右。因此,应力争把目前贷款增长16.3% 的速度降到15%的水平之内。为了控制贷款总量和节奏,银监会将对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窗口指导,按照不同情况进行关注和监控。对于资本充足率达标、拨备充足的银行,要求其把握好贷款投放节奏,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风险控制能力;对于资本充足率达标、拨备充足、不良贷款率较低,但贷款增长偏快的银行,督促其有效管控信贷总量,实现贷款稳步增长,并注意考核降低风险资产;对于资本充足率不达标、不良贷款率较高,贷款却仍然在增长甚至增长较快的银行,要求其暂停新的商业性贷款的发放,不得分红并压缩和出售风险资产,同时对其加强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的监管约束。

  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对照国家节能减排方案要求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本机构的相关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继续强化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贷款的贷前调查、贷中审查和贷后检查,严把“两高”贷款闸门。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增长,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执行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开工项目的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标准,对项目审批(备案)、用地预审、环境评价、节能评估、劳动安全、城市规划等方面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项目,或对“区域限批”地区的项目以及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的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予贷款。已经贷款的,要及时清收。

  优化信贷结构,大力发展小企业贷款和支农贷款

  大力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按照银监会建立小企业贷款“六项机制”的要求,推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长效机制建设,积极开展小企业贷款工作。特别是要针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专业化的信贷客户经理队伍,重点掌握拓展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核心技术,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实现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标准化、流程化操作和差异化竞争,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不断满足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此同时,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支农贷款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不断创新,发展中间业务

  加快推进商业银行强化成本核算,注意调整发展战略和信贷结构,努力创新。鼓励中资商业银行充分利用自身网点及客户资源,增强代客

理财的功能,大力开拓以增加手续费收入为基础的中间业务。同时,引导商业银行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结构合理的产品研发队伍,尤其是增加金融科研、金融工程、风险管理和理财策划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创新产品的技术含量,提供高附加值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统计部,刘成相 系统计部主任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