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升值 通胀还是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 16:21 南方周末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7中国年会圆桌会议实录

  编者按:

  7月28日,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7中国年会在湖南长沙召开,四百余位国内外经济学家共聚,探讨有关中国经济的焦点话题。当日,梁红、谢国忠等诸多知名学者在一场主题为“人民币、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的圆桌会议上进行了机智、坦率而观点迥异的陈述,贯穿其中的关键词有:外汇储备、汇率、通货膨胀、资产价格、工资等。

  鉴于议题与当前公众生活息息相关,且如此高质量的意见交锋甚为难得,本报经圆桌会议主持人肖耿教授授权,将讨论内容辑要刊发,以飨读者。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汇率调整:越晚动,越慢动,越被动

  梁红 高盛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

  高盛公司2003年最早提出人民币需要大幅升值,当时遭到很多异议。人民币到底升值不升值,需要从收益和成本来看,做所谓理性评估。不要想这是不是迫于美国人的压力,也不要想是不是曾经是一个美国大银行提出的,首先得自己算一算账。

  我认为,人民币是被低估的,而且是被大幅低估的。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一个国家的生产效率提高很快,会有升值的压力,那么2002年以来,我们的生产效率提高比贸易伙伴至少每年快3个百分点,或者更高。所以,不说其他,人民币每年升值3%左右是应该的事,那么五年至少应该有15%的升值幅度。

  但是,2002年以来,人民币有没有升值呢?没有,我们倒跟着美元跌了10%左右,不但没有升值,还贬值了,口子越来越大,表现是贸易顺差越来越大,贸易顺差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外汇储备占GDP的比例越来越高。外汇储备现在规模多大?今年净流入的外汇大概至少是4000亿美金。这是什么概念?每天10亿美金,每个工作日大概15-20亿。

  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只有三条路可以走:第一条路,升值;第二条路,通货膨胀——可以把工资提起来,把成本提起来,不管怎么说,想方设法让自己变得贵起来;第三条路叫人为管理需求,不管说是宏观调控,还是给自己的出口设限,还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不管是别人不让你出,还是我们自己不让出,总之就是人为限制出口,这条路还包括管理国内的总需求来压投资这些办法。

  这三条路的成本收益没有什么好争的,最佳是升值。就是名义汇率升值,大家都受惠——绝大部分老百姓升工资,只有一部分出口企业利润会受损害。

  所谓通货膨胀,在目前环境里,比人为管理需求好,但是社会对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有多大,是很大问题。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是恶化收入分配的一种办法,所有拿工资的、退休的和没有办法来对冲相关风险的部门和居民是受损最大的。

  四年以来,我们第三次走到宏观调控的关口。不动汇率就意味着出口不可以动,顺差规模不会改变,那么惟一能把宏观过热压下来的办法,只有短期内压投资。压投资的后果是什么?从2003年以来,四年宏观调控下来,中国的GDP增长率一年比一年高,但是内需(就是投资加上消费)的增长一年比一年低。今年上半年和2003年相比,中国的GDP名义翻了一倍,贸易顺差翻了多少倍?我曾经在我的同事中做过一个调查,最大胆的说15倍。事实上是27倍!2003年我刚到高盛工作,那个时候一个月如果有10亿美金的贸易顺差我们就觉得不得了,现在一个月200亿是小意思。

  走到今天宏观调控又来了,怎么办?在汇率问题上到底想通了没有?想通了就是一句话“早动比晚动好,快动比慢动好”,越晚动,越慢动,越被动。中国经济,三到五年最大的风险就在汇率。如果不动汇率,大家要对房价、对股价有点想象力,现在还不够高!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中国成为资本输出国是荒唐的

  张礼卿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

  我讲四个观点。第一,我想对宏观经济做一个基础的判断。最近方方面面又在越来越担心宏观经济过热,我的判断是,宏观经济其实并不过热,中国还不存在明显的总量问题。为什么呢?首先是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虽然在攀升,但是如果刨掉粮食、肉类这些食品价格的上涨,核心的CPI仅仅在1%左右。第二个理由是,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已经明显得到缓解。通过今年以来五次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现在超额准备金的状况已经明显缓解,有一些中小型企业实际上已经感觉资金吃紧。第三是固定资产投资、贷款、M2这些指标远远低于2003年时的水平。第四,从2006年以来,进口增幅一直是明显地低于出口的增幅,今年上半年进口大概跌了10个百分点,进口明显低于出口。这肯定不是宏观经济过热的表现。第二个观点,当前外部失衡是在加速发展,应该高度重视。我认为,对于外部失衡的调整应该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最核心内容。今年外汇储备到现在为止已经增加了超过2600亿美元,即使下半年采取一些调控措施,全年至少4000亿是没有问题的,也就是说外汇储备达到14000亿到15000亿美元已经是在意料之中了。这样大幅度的攀升,值得高度关注。最主要是这个高额储备的增长有很多弊端,包括机会成本,包括大规模输出官方资产的风险,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的持续积累等等。除贸易摩擦以外,有一个重要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就是外部失衡的存在已经严重制约我们内需扩大的可能性。按理说我们应该加大投资,鼓励更多的消费,但是现在出口这么强的需求摆在那儿,经济总量又不能过热,这让我们扩大内需受到很大制约。另外我还想回到大家常说的一个观点,就是关于大规模输出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中国还是一个并不富有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一个资本输出国是不可取的,甚至是荒唐的。中国现在有很多基础设施(特别是西部的建设)、教育、医疗、社保、环境治理、自主创新,都需要大量的投入。可是这些应该投的都没有很好地投入。我个人认为,存在这一万多亿的储备,其实是我们资金没有用好,是我们宏观经济管理上面的难如人意,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

  第三个观点是外部失衡的原因。大概来说,比较直接的解释是储蓄过高,还有一些贸易投资政策方面的失误,这些是直接原因。我想深层的是结构性的原因,包括中国金融业的相对落后,包括社保等等这些改革的相对落后。肖耿教授写了一篇文章,说失衡是一种结构性的原因造成的,我非常赞同。但是我这里想补充强调一点,外部失衡可能还有一些短期的因素。比如说2003年以来的宏观调控,在一些方面已经明显地推动了外部市场的发展,另外实际有效汇率继续被低估,虽然我不完全同意刚才梁红女士讲的,因为我们的实际汇率2005年以来是在下降。(梁红:汇率在大概2002-2005年是跌的,从2002年到2007年综合趋势还是跌的。)为什么把它归结为短期因素呢?因为人民币盯住了美元,而美元这些年一直在贬值,所以这可以看作是一种短期冲击。

  最后一个观点是关于如何调整,我觉得现在需要特别考虑的是这么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能更加有效地扩大内需?短期内可能不能指望消费大量地增长,所以只有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是我的一个观点。第二个,关于汇率。真正影响贸易差额的是实际汇率,究竟是应该动名义汇率,还是调整工资,或者通过通货膨胀的方式来实现实际汇率升值,这就要做一个大判断。我想名义汇率的调整有一个需要我们关注的地方是它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它会引起游资的大幅度上升。现在储备是越来越大,我的一个初步判断是这里面还是有相当多的游资的流入。另外还有两个要研究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地削弱出口动力,如何进一步地扩大进口需求,如何有效地管制短期资本流入。最后,如何对汇率进行管理,这个问题其实没有解决。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未来的改革还是要较大幅度地扩大汇率的弹性,同时通过策略性的操作、干预,来改变现在这种单边的失衡。所谓策略性,就是指央行应该通过它的操作,使得汇率有一段时期跌有一段时期涨,而且相对涨幅跌幅都要大一些,这样可以改变这种单边的升值问题。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比升值更好的办法是理顺生产成本

  毕吉耀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从1997、1998两年亚洲危机后,从全球方面来说,出现了贸易结构巨大的变化--发达国家总体来说逆差不断地扩大,而其他的中级市场经济和发展中国家的顺差不断在增加。当然这里面发达国家之间也有顺差,主要是美国的逆差不断扩大,去年将近8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顺差的64%-65%,也就是说全球资本净输出的65%全留在美国。全球范围内,顺差的分布相对比较分散,从去年开始,中国的顺差占全球的比重已经升到第一位,占到13.5%,超过日本,德国排第三。

  所有顺差里面,除了中国、德国、日本还有亚洲的新兴市场以外,其他比较显著的是俄罗斯和石油输出国家。也就是说全球目前的这种贸易失衡,主要是美国对亚洲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以及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失衡压力问题。如果不谈石油,那么贸易失衡实际上是199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迅速发展、产业转移所形成的必然结果。如果说这样一个全球化趋势不改变,这样一个过程持续不变的话,人民币无论升值还是贬值都很难影响到这个过程,也无法解决全球贸易失衡问题。

  2004年以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阶段,贸易顺差、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逐渐凸显。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一定要用大幅度的人民币名义汇率升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争议很大。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所实行的政策,主要是一个长期的出口创汇、鼓励外资流入的政策,所形成的一整套的产业配置是面向海外市场的。这样一个结构,如果说要转向以国内市场为主,需要一个很长时间的调整,绝不可能通过人民币的短期大幅升值来改变。

  人民币大幅度升值对国内的宏观经济有巨大的冲击。我们看到,今年中国政府除了出台减少出口的措施以外,还在实行节能减排、加强环保等等各方面的措施,实际上在逐步地增加企业的社会成本或者环境成本,也就是把过去没有进入到产品中的一些外生负成本都内生化,这样一种方式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从长期来看,这会逐步使中国的生产成本上升,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可能要比人民币突然大幅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更好一些。

  我的基本观点是,人民币大幅升值解决不了全球的失衡问题,也解决不了中国自身的内外需求不平衡问题。那么现在,还是可以有其他一种更好的方式来替代人民币的大幅升值,来逐步地使得中国经济走向以内需为主的发展轨道,这样对中国经济保持长期可持续的增长更加有利。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关键是消除要素市场的扭曲

  黄益平 花旗银行亚洲首席经济学家

  看过去这两三年的经济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方面是持续超常规的经济增长,而且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另一个方面是经济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两个方面是并行在一起发展的。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为什么?刚才这几位经济学家说的观点,我觉得有一定的道理。在我看来,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现象?主要原因可能在于生产成本的扭曲。

  过去三十年,我们做了很多改革,使我们在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方面的表现真正出现了根本性的改变。哪些是关键的改革呢?在我看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产品市场的改革改善了资源要素配置的机制和效率,由原来的计划引导转向市场引导。二是微观层次的改革,解决了激励机制问题和决策自主权问题。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使得我们经济当中很多原来被压抑的能量开始释放出来,同时推动生产率的持续改善,因此实现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但是回过头来看,要素市场的改革则明显滞后。这其中有些可能是有意的政策安排,有一些则是无意的,是在渐进的改革过程中所发生的。但现在所表现出来的就是生产成本受到明显的扭曲,基本上是被大幅度地压低。

  这里可以举几个简单的、一般性的例子,我强调一般性是因为我们可以想到很多特例一步一步地改,不可能一步性地放开来,因此导致了现在劳动力市场的扭曲。而其中有一些制度,我想是政策有意而为之,比如说压低土地、能源价格和提供税收优惠。为什么要这么做?道理很简单,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已经说过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硬道理是什么?对于政府官员尤其是地方官员来说就是GDP。因此我们要回头来仔细推敲宏观经济问题的关节点在哪里。如果成本被普遍压低的话,后果又是什么?后果就是我们产业的利润被明显提高,企业投资、生产的激励被明显增加,很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会暂时增强。这可能导致了我们现在企业有很多钱,国家有很多钱,但老百姓没钱,从而带来了经济当中的投资过度、出口过度、贸易顺差太高和消费不足等。

  这样的经济机制显然是不利于平衡发展和消费增长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想有一些短期的办法,还有一些长期的办法。我在不同程度上同意前面几位专家所说的观点,其中之一就是他们都认为汇率应该调整。我也觉得应该调整,因为现在我们已经是一个大国,我们已经在国际上面对一个反应方程。我们再不能把我们快速增长的后果与韩国、台湾几十年前高速增长的后果相提并论。即使是为了保持出口的持续增长,我们也必须要顾及到国际市场的反应。

  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方针,我支持余永定教授所提出的“紧货币、宽财政”大方向。货币政策一直在紧缩,但现在已经存在高度不平衡的情况下,加息0.27个百分点,就不会有什么效果。因此在收紧货币政策时,必须要加大力度,这其中就包括人民币升值的幅度可能也要增加。但是不是要像梁红刚才说的,要在短期内大幅度地升值,这个我们可以考虑,要考虑经济调整的短期成本,但是升值这一点我觉得是不可避免的。

  财政开支需要大幅度增加,我国目前其实有很多地方需要开支,包括花钱,医疗、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和技术进步等等,这些对我们今后的长期发展是有意义的。即使是简单地给老百姓钱,也能增加他们的消费。另外增加财政开支恰恰可以用于缓解货币政策紧缩带来的结构调整的成本。而我们的经常账户的盈余已经达到GDP的9%,所以说不是没钱。

  但是从长期的结构性矛盾来说,我觉得还是要回到前面说的关节点,解决我们经济改革当中遗留下来的问题--怎样消除我们要素市场的扭曲、成本的扭曲。

  这些改革的意义在于最终让要素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可以相信多数要素的成本可能会上升,在短期内意味着生产者的激励可能会有所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许会下降一两个百分点。更重要的是这样就消除了原来人为增加的对出口、投资的激励,容易解决过度投资和贸易顺差过大的问题。老百姓从生产中多得点好处,有利于消费增长。因此即使我们不能保持11%、12%的增长,而是持续更长的时间每年8%、9%的增长,可能对我们来说是更好的一个结果。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金融体系低效是外部失衡的关键

  林桂军 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

  第一,为什么人民币不断有升值的压力,或者为什么持续地存在顺差?答案就是中国存在着储蓄大于投资的情况。比如说2004年,储蓄占GDP的比重是48%,投资是44%;2005年储蓄占GDP的比重是47%,投资是41%,6%就成了经常项目的顺差。

  第二,到底是哪个部门对这个储蓄大于投资负责?第一个要负责的是外资,就是FDI(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我们计算了1995年到2005年来的数据,发现流入的FDI的总量和通过外汇储备经常项目顺差流出的资金总量几乎差不多。也就是说外资FDI的流入使中国能够释放出一些多余的储蓄形成资金的外流。这使得我们能够做一个结论,外资是造成我们储蓄大于投资的一个原因。

  第二个要负责任的是个人的储蓄超过投资。个人储蓄占我们个人可支配收入的比例大概是30%-38%。中国人存30%的钱,消费并不能说是很低。但是个人的储蓄占GDP的比重是19%,远远低于生产部门,生产部门在2005年是占27%。所以总量来说,个人的储蓄远低于生产部门的储蓄。所以我们说个人的储蓄太高实际上没有足够的根据,但是个人的投资是非常低的,2005年我们的投资占GDP是6%。这样使得个人部门有大量的资金来支持生产部门和政府,形成这两个部门的主要的资金来源。第三个要负责的部门,是中国统计年鉴里面所说的股份制企业和三资企业,它们的储蓄持续大于投资。投资是9%,2004年储蓄是16%,投资是10%,2005年储蓄17%,投资是10%,而这个部门实际上是吸引外资最多的部门。也就是说有大量的资金在这个部门里,而投资却非常少。  

  至于政府部门的储蓄只占GDP中的1%,虽然按照世界银行统计是5%。但是政府部门的投资相对比较高,因此政府部门要用盈余、储蓄来抵补它的逆差,否则的话政府是顺差,所以它对我们储蓄大于投资不负太大的责任。至于国有企业,略有净储蓄,但是不明显。比如2005年,国有企业的储蓄是9%,投资是10%,还是负的。最后是集体企业,集体企业这十多年来基本上都是储蓄低于投资,也就是它的储蓄在不断地下降,但是投资是不断地增加的,所以它也不对我们储蓄大于投资负责。应该直接负责的是外资、个人部门和生产部门里边的合资和外资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解决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以及经常项目顺差有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呢?刚才梁红讲的我基本上同意,无非就这几个方法:升值、通胀、征出口税,或者是三个的组合。但这三个方法怎么组合不是经济学家的事,是政治家来组合。

  从这个分析里我觉得特别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重大问题。我们的金融体制没有能力把这么大的储蓄分配出去,因而导致外资来进行充分的活动。另外一个可以证明我们现在的金融体系分配资金能力低的证据,是我们存在很大的非正式的金融市场。按照我们的计算,大概我们国内储蓄中有35%到40%的资金没有通过正式的金融中介,而是在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上来进行运作的。所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现在出现的外部失衡的问题,和我们国家的金融体制有非常大的关系。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汇率调整和结构改革应同时进行  

  宋敏 香港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首先,人民币确实是被低估了,还有就是人民币的升值是有一个预期,因为在世界上比如日本、韩国、台湾这样的高增长的经济体都有一个本币升值的过程,就是高经济增长跟生产力相关的一个现象。我相信中国很难脱离这个路径。

  人民币汇率低估到底对国际经济有什么影响?美国人说,人民币低估是造成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元凶,所以它给我们压力让我们升值,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政治借口,即使人民币大幅升值,其他的发展中国家也会很快取代中国出口产品给美国,也很难解决外贸逆差问题。

  至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刚才几位学者讲了,其实中国的宏观经济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比如说要素市场的扭曲、内需不足、外向型经济,这些结构性的问题,不是人民币被低估所引起的,这实际上是这二三十年改革的大局所决定的。

  人民币汇率对我们结构性的问题可能没有直接的影响,但是它对资产市场,就是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比如说,目前国家对人民币汇率有所控制、不希望大幅升值,但长期的升值是一个趋势,那么对这个升值的预期总是在这里。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货币政策不可能完全独立,它要考虑比如说调整利率对汇率的影响,所以没办法完完全全按照国内的经济状况去使用利率和其他的货币工具。这时候就造成了现在的利率水平偏低--最近的通货膨胀数据已经是4%以上,这个时候我们的短期存款利率,减去这个通货膨胀,再减去利息税,这个实际利率完全是负的了。

  这样一个低利率,甚至是负利率的市场,肯定造成了对资金的过度需求,因为成本低,所以资金的泛滥程度就很高。这样很自然就可以看到资产的泡沫,现在看到股票市场的泡沫、一些大城市的房地产泡沫,都跟这种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关。

  怎么调整?我完全同意要进行结构性的改革,包括环境的成本,包括人员、资源的成本,都应该计入到生产成本中,但是即使是这样,汇率还是需要调整。调整的方式,要么是名义汇率的升值,要么是通货膨胀。现在我觉得大幅的升值确实会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我们的经济结构确实是以出口为主的,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相当多的企业都是相对低利润的出口企业。我曾代表香港政府去珠江三角洲看了许多港资企业。港资企业在那儿有6万多家,雇了一千多万工人。我们发现,实际上很多企业的利润都非常薄,如果汇率大幅升值,可以说会是大面积的企业亏损,然后是大面积的企业倒闭。

  所以升值不能过快,这是我的看法。那么通货膨胀呢?是另外一个方法,但也不能过快,因为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个隐性的收入税,它会给低收入阶层带来很大的生活成本。而且,通货膨胀一旦起来,大家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会延续下去,从高通货膨胀往下调整,成本也是很大的。

  我个人判断通货膨胀不应该超过5%,升值也不应该超过5%。5%加5%,我们有10%这样的每年调整速度,应该说是相当快,有那么几年以后,我希望人民币的汇率问题就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中国的政策不能跟着美国走  

  谢国忠 独立经济学家  

  经济学圈子里有一个说法,10个经济学家至少有11个观点。今天很让人意外,大家就一个观点--人民币要涨,只是要涨少还是多,有的人说大涨,有人说少涨,反正听上去都是涨。下面听的人肯定都非常激动,像台湾人、香港人听了特激动,把自己家里的家具、房子全卖了,全搬到内地来,就等着人民币涨,等了三年还没涨,结果把深圳的房地产炒得跟香港一样高,突然发现人民币没涨,炒房子的倒是炒出钱来了,也不错,所以他继续炒。

  我说这个故事实际上是说,中国汇率升值的压力到底有多少,是炒出来的,还是真的,现在真难说。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增加可能大部分都是这种心态来的。

  经济学对经济发展没有什么好的解释,我原来想学发展经济学,后来看了半天没看出名堂来,就不学了。发展成功有两个重要的现象,一个是政府领头,第二个是固定汇率。没有一个国家发展成功不靠这两条,这两条可是经济学里的大计呀。政府领头,政府的效益比市场要低,为什么要政府领头呢?固定汇率,这是汇率价格不灵活,非常不灵。但是你看成功的国家都是这么过来的,包括美国在内,在19世纪。所以这个里头就要好好想一想,就是你要把这两条放弃的话,你得好好想一想,没有人放弃这两条能获得成功的。

  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发展中国家很多东西都不确定,它需要政府代替很多市场的作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都是政府来做的。第二点就是说,它会用国际的一个平台,来完善你国内的有缺陷的地方。这两条我觉得很重要,但我不敢说就是这样,要是我能证明这点我也能拿一个诺贝尔奖了。

  中国现在的宏观问题,是从美国的科技泡沫崩溃以后,“9·11”之后,美联储降息降到1%,引起美元供应量的大幅度上升引起来的。我们实际上看到的很多现象,包括对冲基金炒,私募基金炒啊,石油炒得高,上海房地产炒得高,深圳房地产高都是这样引起来的。因为美元还是世界经济的本币,它的供应量的波动对世界经济的平衡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美元的大幅度增加引起了美国的逆差,不是中国有顺差就是别人有顺差,这个顺差是跑不了的。

  但如果我们中国做出很大的政策调整,就是因为美国的五年前的政策,这个值得吗?理智吗?还是要从自己的利益去看,要靠自己判断,如果美国政策一直是这样下去的,大家都要调整。但如果美国的这个政策不是很持续的,它以后要掉头回来,你现在调整的话就不一定有利。

  我觉得很多现在说的话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不是说人民币汇率不该升,只是我们看到很多压力是美国政策引起来的,也不知道美国政策明天会什么样,要有自己的判断。

  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微观的问题,不是宏观的问题。现在大家都讲生产成本给低估了,每个地方都要发展经济,要发展经济就是靠GDP,靠GDP就要补贴生产。现在说汇率上升会引起恶性循环,我看到很多轻纺企业的人现在压力很大,压力大的时候干什么?把那个产品的质量往下降,偷工减料,这样来竞争。所以你说本来涨货币是要资产分配得好一点,结果资产分配得更坏了,因为当地的书记都支持他。这个工厂不能关门,我们得活下去,你跟我说活下去怎么办,那个工厂就说我们要偷工减料。所以我觉得那个货币调整起不了作用。

  最主要的是中国如果把生产成本完全反映出来的话,货币不一定是给低估了。你像从环保,从出口退税、地的价格、人的福利,中国这些东西都微观调整的话,生产成本会大幅度上升的。所以靠宏观调整不一定是对的。

  我不是说人民币不能升,而是说要等微观的东西都调整好、看美国的政策怎么变了之后,如果人民币还低估了,那可以也涨一点。要涨多少,我现在还很难说。

  

升值通胀还是改革
  正确的次序是先通胀、后升值  

  肖耿 清华-布鲁金斯中心主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  

  中国经常账户失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说,主要的原因是中国存在剩余的资本,同时也存在剩余的劳动力。为什么资本不去雇佣劳动力呢?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金融业不够发达。

  中国不断增强的出口竞争力的根源是什么?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的改革开放降低了交易成本。还有一个原因,是扭曲的生产成本,就是环境保护这些没有考虑进去。

  中国的名义汇率是否存在一个恰当的或正确的水平?这个是很有争议的,梁红可能就跟我的意见不一样。她觉得这个名义汇率大大低估了,那么到底有没有呢?我的回答实际是没有。名义汇率的变化在短期跟长期有什么不同?名义汇率变化在短期确实有影响,但长期的影响就没有什么。汇率的调整跟通货膨胀的作用一样,都是调整价格水平。中国的价格水平跟美国的价格水平有一个差距,当中国经济发展起来以后,这个价格水平一定是赶上去的。赶上去主要只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通货膨胀,一个是汇率调整。

  我认为中国应该先通货膨胀,然后再升值。为什么?要是没有通货膨胀,你要人民币升值,人家一定说你是受美国的压力,美国要你升值,所以你就升值。但是如果中国通货膨胀已经到了10%的话,那时候美国人不说,没有人要你升值的话,我们自己也会升值,因为你的通货膨胀受不了,要通过调整人民币汇率来降低,这是宏观调控的一个工具。

  中国通胀和升值的真正动力是什么呢?根源实际上是中国的生产力的增长。日本五十、六十、七十年代通货膨胀都超过美国,差不多是平均5%。香港也是一样,我去香港的时候通货膨胀是7%、8%。中国目前,生产力的增长非常快,我们都能亲身感觉到效率大大地提高,这个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和升值。所以我们对通货膨胀和升值要习惯,这是个经济规律。

  为什么我们目前的通胀和升值这么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低工资的劳动力太多,我们有4.8亿的低技术工人平均每个月工资不超过120美金。要把他们的工资整体提高非常困难,这一批人的工资太低,就使得我们整体的通胀比较慢。我们还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一旦达到充分就业以后工资会迅速增长。这个在日本、韩国、香港都出现过。

  最后还有一个就是如何区分有效率与无效率。我们很多专家说是微观的问题,是什么样的微观问题呢?就是怎么样来区分有效率投资和没效率投资,中国现在的经济过热主要是没效率的投资过热,有效率的投资我们大大缺乏。中国的金融业不发展,还有计划监管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就使得好的投资和坏的投资鱼目混珠,导致了很多结构性的问题。所以很多人觉得金融改革是非常重要的,我还要加上计划体制改革、监管体制改革,所有这一切改革,就是所有的由政府来主导的这些部门都急需改革。因为中国市场发展太快,虽然中国的政府部门的改革已经很快,但还是跟不上。  

  解决了结构性问题,升值压力会更大还是变小?  

  梁红  

  我想再强调一下,我的看法不同。第一,国际汇率天天在变,它在调节短期的需求和供求的平衡。什么东西是不应该经常变的?比如说税率,比如说行业性的政策。结果中国现在搞得本末倒置了,宪法十年修了三次,汇率一动不动。然后汇率不能动,税率调来调去,结果把一个宏观调控的问题变成了微观调控的问题。

  我觉得,中国要成为一个大国,应该有一点自信心,汇率这个东西,对付的就应该是短期的事情,今天涨,明天降,都不是什么大事情。如果汇率不能动,就要动其他各个方面的东西,让本来说好的一些中长期的改革政策搁置下来。

  多少发展中国家都面临货币贬值的压力。中国好不容易有了升值压力,是件好事,要好好珍惜。不要一天到晚就是说,美国人逼我们呢,是件坏事,还最后把自己,说得很难看,没必要。

  还有,不讲外面的贸易压力,中国能大规模搞通货膨胀吗?我看不能。现在不到5%就受不了了。香港要固定汇率,这是政治决定,那时候1980年代可以接受超过10%的通货膨胀,中国老百姓接受吗?中国政府接受吗?不能接受。现在宏观调控,管谁了?短期内就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不动汇率,就是不动出口;消费大家都说是好孩子,不能改,能打的就是投资,打了投资怎么样呢?顺差更大。然后,所有的调控这几年越来越成为微观调整,越管越多。退一步讲,假如微观调整可以把经济搞好,那市场就更看好这个货币更有升值的压力。

  亚洲经济就是这样的,1995年的时候大家看好,觉得这个经济很好,然后它不升值,然后拼命搞一些别的乱七八糟的事情,然后把房地产市场搞成一个泡沫,股市搞成了泡沫。比如说我说现在越管越多,看看房市,管了宽度管高度,然后管面积,以后还要管什么?这种政策有什么好处?谁得到好处了?

  为什么不可以让人民币升值?我们的老百姓兜里的钱多一点,香港买东西扫货的时候便宜一点,送孩子出去上学的时候好一点?为什么非要调这个出口退税?出口上税额谁得便宜了?哪个进口商得好处?为什么老干这种里外不是的事情?我不明白。

  为什么美国人可以搞强势美元政策,我们就不能搞强势人民币政策?强势人民币政策,全世界的钱都来,向我们投资,有什么不好?你看美国人,每一次他想要钱的时候,就是强势美元,自己把资产价格搞得高高的,搞过了,他往地上一躺,他要贬值,然后资产价格也下来,两头卖便宜。  

  黄益平

  梁红刚才说,如果我们把微观结构上的问题解决了,人民币一定会升得更快,我不同意。因为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结构性矛盾或者我前面说的成本扭曲导致贸易顺差被人为地夸大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被人为地增加了。这些当然也加重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起码在短期内是如此。如果解决了结构性的问题,我们的顺差可能会缩小,从而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可能会减少。另外我们经济增长的速度会放缓,可能只保持8%、9%的速度,这也能减轻升值的压力。

  我们必须承认,在大多数时候,市场上升值还是贬值其实就是预期造成的。真正的均衡汇率是多少,谁也不敢很有把握地说。有很多的学术文章但看法不一样,有的认为是低估了很多,有的认为是高估了很多,完全看你用什么样的数据和方法。比如说我们有很多隐性的债务,如果把这个考虑在里头,也许人民币最终存在贬值的压力。所以尽管我认为人民币应该升值,但归根到底应该使它灵活,并在一定程度上由市场决定。关键在于建立机制而不是一定要升多少。所以我认为,解决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微观问题,把脸上人为的化妆品去掉,在一定程度上、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谢国忠 

  贸易平衡跟汇率的问题,从事实看,没有说贸易顺差就一定引起汇率升值。在日本,多少年的贸易顺差,现在汇率还在不断地贬,台湾也一样,台币贬到现在,贸易顺差有近10%的GDP了。我觉得这两者之间不一定是连起来的。

  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多少我现在真不敢说,但是中国以后长期会有很大的贸易顺差,但这不是升值的理由,这主要是中国人财富积累的愿望非常强烈,因为过去没有机会,现在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天堂了,可以赚别人的钱。所以这个是中西方的本质性差别,中国人是赚钱就开心,花钱不开心,美国人是赚钱开心,花钱更开心。这种不平衡一定会引起两者之间,不管你汇率怎么调,中国的外贸顺差一定是巨大。

  东亚国家那么多年过来,你看哪一个国家成功了以后,没有人均贸易顺差超过了1000美金的?中国就是因为国家大,贸易顺差到了1000美金,大家会吓坏了。所以中国要解决问题,不是说要把汇率提上去,不让中国人赚钱,你赚别人的钱不允许,应该不是这个解决办法,应该是怎么把钱输出去,应该让上海的金融市场国际化,让世界上所有的公司要到上海挂牌,中国人有了钱之后就可以去买股票。英国、美国起来都是几十年的顺差,都是利用顺差的机会来发展自己的金融中心,而不是说我一定要把这个汇率涨上去,然后就是我们不赚别人的钱了。

  (所有与会者的发言均仅代表个人意见,不代表所在机构或者任何其他背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