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哪些因素妨碍了城市低保人员再就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8日 13:40 北京日报

  前沿调查·民生篇 调查显示:近年来,城市低保人员的再就业率偏低

  哪些因素妨碍了城市低保人员再就业

  邱莉莉

  2006年6月,北京社科院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对北京市西城区和宣武区的6个街道社保所的低保人员再就业状况进行了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只有一个街道的低保人员就业率高于30%,有两个街道的就业率仅为11%和8%,城市贫困家庭的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一、脱离低保再就业,贫困家庭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改善

  调查以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户主及配偶为对象,有些家庭通过就业已脱离了“低保”;有些家庭仍在享受政府的差额救助。调查发现,脱离低保的贫困再就业家庭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中年群体成为再就业的主流。中年群体再就业的积极性相对较高,与政府近年来对大龄失业者实行的就业优惠政策有很大关系。

  二是将近一半就业对象从未接受过技能培训。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以初、高中居多,下岗后不能接受新技能的培训,在就业岗位的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三是食品和教育成为再就业家庭的主要支出项目。随着救助政策的完善,再就业家庭在住房、医疗方面的困难得到了缓解,但教育费用的增加,给再就业家庭所带来的经济压力日益凸显。

  四是大部分人就业后工资收入不超过千元。工资不高使得一些贫困家庭在就业后生活水平仍未得到明显改善。

  二、制约城市低保人员再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就业的收入太低,是一些接受救助的家庭不愿意再就业的主要障碍

  在调查问卷中,当问到“什么是再就业的主要障碍时”,100户贫困家庭中的65户认为“收入低使再就业缺乏吸引力”。这些人认为,就业不如“救助”帮助他们解决的实际问题多。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接受救助的家庭不愿意就业。下面我们简单地举例进行计算。以当前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640元为收入计算标准,在贫困家庭中,如果一个人就业,就业后花费大约包括以下两方面:交通费每天4元,每月按22天计算88元,午餐费每天5~6元(比较节省),每月132元,两者合计为220元。640元减去220元,他实际带回家的月收入为420元。如果是夫妻共同就业,实际收入则为840元。按照当前北京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310元计算,一个三口之家能够享受的救助金额为930元。这个例子说明,就业后即使加上就业鼓励,再就业家庭的经济收入与就业前差别不大。

  ●再就业后生活成本的加大,使一些贫困家庭不敢就业,害怕脱离“低保”

  脱离了“低保”的家庭,“撤保”后不享受任何保障性救助,在吃、住、子女教育、看病就医诸方面需要完全由自己承担费用,而在以前,在住房、教育、医疗和部分食品(粮油补助)上面,均由政府提供救助。这样再就业后家庭生活成本就加大了。

  于是在现实生活中,那些能够就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并没有“充分就业”。为享有“救助”,一个家庭中一人就业,一人留守成为再就业家庭中的普遍现象。分析其原因,除了工资低不足以改善生活水平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更不愿意因放弃已有的“保障”,因为如果再就业后一旦失业,贫困家庭将面临着既无保障又无工作的双重危机。

  ●“没有三险”是贫困家庭消极就业的一个原因

  调查发现,“没有三险”是贫困家庭消极就业的另一个原因。

  现实中,许多就业者因单位缴不起“三险”被解雇,有的为争取“三险”不断“跳槽”。贫困家庭的就业空间本来就狭窄,受到市场竞争的强烈挤压,“

社会保险”不能落实,主动而稳定的就业便无从谈起。现在,许多贫困再就业家庭收入低下,经常性地失业、干临时工已成为一种生活常态。在养老、医疗、教育方面,他们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人要大,假如就业后,没有“三险”,不能帮助他们解决“保障”问题,他们最后只有重新回到依赖救助的老路上去。调研发现,有的贫困家庭再就业后因承受不起新的生活压力,重新转向政府申请“救助”,其背后潜藏的问题值得深思。(作者为北京市社科院外国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