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为可持续发展和改善民生提供制度保障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5日 16:05 中国改革报
谷亚光 不久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和德国技术合作公司在海口联合举办了《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第四届年会暨亚洲转轨国家经济政策对话》。会议围绕“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关注民生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WTO与规制改革”等议题进行了研讨。来自中央有关部委、地方政府、科研院所的官员学者,及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德国、挪威等国家的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有关专家提出了如下观点。 一、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对可持续发展具有根本性作用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与会专家认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上有其优势。从亚洲转轨国家的实践看,尽管不同的转轨国家在市场经济发育程度上有所区别,但都验证了“市场经济可以更有效地保障可持续发展、更有效地提高民众总体生活水平”这一论断。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有专家指出,近年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根本原因在于资源与要素很大程度上掌握在政府手中,价格未能充分反映要素实际供求关系;要素价格的扭曲使企业和政府的投资冲动难以受到市场机制的有效制约,从而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可持续发展。有专家认为,必须转变这种增长模式,纠正政府某些“越俎代庖”的行为,把市场能做好的交给市场。 我国的市场化改革远未到位,必须着力推进。专家们认为,要客观地看到,我国虽然向市场经济转轨已近30年,但市场化改革远未完成,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与其他改革形成良性互动。有专家进而指出,我国经济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属于没有改革导致的(如资源税问题),有的属于改革不彻底所形成的(如利改税问题)。有专家则提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还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问题,而不能不切实际地“泛市场化”。还有专家提出,我国推进市场化改革,必须在破除垄断上下功夫,保障经济运行的公平环境,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 二、以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为基本目标,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有专家提出,从世界范围来看,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是大势所趋。我国需要适应这个趋势,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把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作为解决民生的重要举措。一些专家指出,民生问题涉及到经济发展、政治变革以及社会发展的模式问题。民生问题在社会矛盾、社会危机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才提出来。从改革的现实需求看,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尽快建立可靠的社会“安全网”,形成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保障,这也有利于市场化改革获得更为广泛的社会支持。也有专家从我国公共服务特定的领域出发,阐述了公共服务供给与人民需求之间的差距及其社会后果,“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在欠发达地区尤其突出。从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角度出发,在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应更加关注这些地区。 解决民生重在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一些专家提出,要从动态和发展的眼光来正视民生问题,不要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阶段性任务。解决民生问题,不仅要“提低”和“调高”,也要“扩中”。 有专家认为,应将民生问题具体化,提高到改善人民福祉的高度。有专家指出,我国解决民生所要求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条件都已经具备,从现阶段我国经济总量和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现实看,必须加快推进,使全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也有专家提出,改善民生,既可以通过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实现,例如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同时将一部分国有企业因“利改税”或“资源税”导致的超额收益上交财政等。有专家提出,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和水平,尤其对农民工和蓝领工人,即从福利而不是可支配收入角度着手,可收到更大的效果。(根据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提供资料整理) 来源:中国改革报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