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努力形成各得其所的和谐分配局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3日 15:14 河北日报

  董全瑞、唐凤朝、王晓海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目标任务。形成这种局面,关键是人民群众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和谐;而在各种利益关系中,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是经济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关系上各得其所和谐局面的形成,主要是通过分配包括起点公平的生产条件的分配环节来实现的。在目前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还未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还未形成的形势下,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得其所的和谐分配关系局面的任务紧迫而意义重大。

  构建归属清晰的产权制度

  产权是个人对其所拥有的劳动、物品和服务占有的权利,包括使用权、从使用中引出的收益权、排他性权利和交换权,但其核心是收益的权利。而

和谐社会是各方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利益协调是各得其所的最终体现;那些利益不协调的地方,或是由于产权界定不清晰而引起了纷争,或是产权受到侵害而使另一方受损。但无论出现哪种情况,都会改变人们的预期,导致激励机制的普遍失效,从而破坏社会和谐。因此,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和谐分配局面不能不考虑产权的基础性作用。

  建立归属清晰的产权制度以明确人们的预期收益。人们从事未来的活动是为了从中获得预期收益,而人们获得收益的多少要取决于他投入要素明确的数量界限。由于不同的要素要通过市场的融合来发挥作用,归属清晰的产权就成为他(它)们进入市场配置前的一个基本要求。没有明晰的产权界定即使交易能够进行,交易者在事后的分配也会是一笔糊涂账。如果产权的实施不能给其主体带来预期的收入,表明该产权出现了“产权残缺”或被“稀释”的问题。“产权残缺”即一种资源的控制权与资源的收益权相分离的状态,“稀释”产权就是指对产权施加的约束绕过价格机制而分配资源。因此,归属清晰的产权需要国家的严格保护,国家对产权的保护越是有效,人们之间的纷争就会越少,人们的预期收益越明朗,和谐的收入分配秩序就会形成。

  发挥产权的激励作用以形成创造的环境。当前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和谐现象,从根本上说,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反映。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所以,必须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以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建设创新型国家。产权的激励作用越明显,创新成果就会不断涌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活力就会竞相迸发,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这样的物质条件是各得其所的和谐分配局面形成的基础。

  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成为必然,各类生产要素取得与其贡献相一致的报酬,就成为协调利益分配关系矛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的分配不和谐主要表现为劳动要素所得比重过低,劳动工资被拖欠现象普遍存在,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执行,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和阶层和谐。所以,改变目前劳动所得过低的状况,就成为和谐分配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立人人受益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指一个地区所特有的决定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创造就业以及扩大规模的各种机会和鼓励措施等一系列因素。与这一定义相比,我国很多地方政府都对投资环境做了片面的理解,即仅仅把投资环境理解为吸收外国资本投资的环境,并不包括劳动投资环境的改善,有些地方为了吸收外资不惜以劳动者投资环境的恶化为条件。因此,一个好的投资环境不仅对企业有利,也要对工人有利,而且应有利于整个社会,能够改善社会整体性的产出。具体来说,劳动投资环境的改善包括创造就业机会使充分就业,使劳动者实现体面的劳动,并保障安全就业,劳动者人力资本要有可持续投资,等等。

  要改善劳动工资理论。当前,我们所实行的“衬衫换飞机式”战略在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没有使工人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工人的工资仅能够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同时,他们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费用在“市场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快,上不起学、看不起病成为最大的问题。所谓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是挤压了劳动者合理的劳动工资、生活条件和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而形成的。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改变劳动者工资偏低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提高劳动者工资带来了机遇。国际经济环境也迫使我们必须这样做。近年来,巨额的贸易顺差引起的国际贸易争端不断,

人民币升值压力有增无减的事实说明,依靠国际贸易扩大需求的道路并不顺畅。如果农民的收入增加,农民的消费就会上升,并由此扩大国内需求。我们绝不能再维系“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工资理论了。

  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调控和指导。政府要以硬约束监督企业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以使劳动工资维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同时,要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价位、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对工资水平的引导作用。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

劳动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要规范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收入,确定管理者与职工收入合理比例。

  帮助工人学习适应变革所需要的知识。企业的一项重要责任,就是对工人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帮助他们进行知识更新和提高技能以适应重要的技术变革或者转向不同的工作岗位,而不是采取“买断工龄”、“提前退休”的办法把工人推向社会。政府对那些对工人进行培训的企业应采取相应的鼓励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企业从事既有利于企业又有利于社会的活动。

  形成共同建设、共同享有成果的公平分配局面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当然,这种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既是克服少数人过度享有全体人民共同建设成果的分配不公的弊端,又是避免再次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平均主义局面的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相对公平的理想社会。因此,必须改革不合理的体制机制,为实现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创造均等的机会。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垄断行业员工的收入长期高于其他行业,成为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扩大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年来,垄断行业员工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更加突出。这些行业的过高收入并不是由于其劳动生产率高,而是以占用大量的资源和国家投资为基础的。所以,必须加快垄断行业的改革,调整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完善并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保障所有者权益。

  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并进而形成一个城乡二元结构———二元用工制度———二元分配方式的循环,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进入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工为1.2亿。制造业工人中大约60%是农民工,煤炭等行业真正在井下第一线工作的80%—90%是农民工,建筑工地上80%是农民工。他们干着城市工人的活,只因为是农业户口,干同样的活却得不到与城里人一样的收入,按劳分配演化为按出身和按身份分配。在一个企业里实行两种不同的用工制度是造成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所以,构建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需要加快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实现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就业体制、劳动就业政策,实现城乡劳动力平等就业,改变同工不同酬的歧视政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育为这种一体化提供了时机,及时消除观念和政策上的障碍就能使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到渠成。

  (本文系2007年度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来源:《河北日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