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历史的挑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5日 07:42 中国青年报
金柏松 在日本小泉政权时代中日政治关系持续恶化,而经贸关系却迅速发展,出现一段“政冷经热”时期。2005年中日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日“经热”出现了转变的势头。日本政府为了“变政治被动为主动”,以打经济牌回击中国,给中日经贸关系正常发展制造了障碍。 当时,笔者曾担心地预测中日经贸关系将由此进入转折年。不幸的是,这一预言正在演变为事实。据中国商务部统计,2006年世界对华直接投资(不包括金融类)实际金额630.21亿美元,同比增长4.47%,同期日本对华投资却罕见地下降了30%。同样,日本财务省统计,2006年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包括金融类投资)大幅增加,特别是对俄罗斯、印度、巴西投资成倍增加,而对中国投资仅有小幅增加,两者形成鲜明对照。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增长23.8%,其中对欧美贸易伙伴分别增长25.3%和24.2%,而对日贸易仅增12.5%,对日贸易比重比2005年竟然下降了1.2个百分点。显然,中日经贸关系已经受到了两国政治关系影响,出现了由热转凉、“龟行”增长势头。 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上台伊始即来华访问,使两国政治关系回暖。中日两国发表的声明明确提出:将强力推动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共同前进。但至今日本经济界对两国关系的改善依然缺乏足够信心,其原因究竟是日本经济界不积极还是另有难言之隐?为此,显然需要对日本近期各种情况进行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悟出其中真谛。 近期日本经济界对发展中日经贸关系的认识 首先,日本首相安倍访华之后,日本经济界认为,安倍并没有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如果安倍在任内参拜,肯定在2007年10月之前就会有答案。届时中日关系将如何变化,日本经济界不明,所以按兵不动。 其次,日本右翼势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包括执政党内重量级人物在内的一些人发表刺激性言论的现象并没有减少。这说明在日本否定历史事实的事态仍在发展。两国关系还有再次恶化的可能性。 第三,在东亚地区形成中日两强格局存在着战略上的不确定性。日本在经济崛起之后正在追求政治崛起,而中国作为政治大国正在追求经济现代化。中日两国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追求各自的战略目标。但是,中国对日本追求的战略目标目前还看不清,而日本也对中国追求的战略目标说“弄不懂”。日本政界有相当一批政客根深蒂固地认为中日关系存在巨大的、潜在的战略冲突。日本经济界对日本政界最终决策究竟会选择“战略互惠的中日关系”还是“战略互害的中日关系”无法作出判断,对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抱有忧虑。 第四,在经济领域,日本政府实施新的农产品检验标准,造成我国农产品出口难度和成本大幅增加的局面尚未改变;2007年2月以来,日本政府有关方面再次将雅马哈对华出口一事采取“深度挖掘”证据和加大惩罚力度,其背后动机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就对华转让技术向日本企业再次发出严重警告;日本政府对华节能技术合作依然采取“动口不动手对策”;最重要的是2005年日本政府夸大中国投资风险,2006年日本对外投资的数据已经反映出这一动向。以上情况基本上可以说明日本政府至今仍未采取实际行动解冻“对华打经济牌所采取的措施”。 第五,中日两国各自经济面临一些新课题、新挑战和新调整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本身对中日经贸合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而中日的选择又将直接影响本地区乃至世界的发展趋势。例如,安倍访华期间达成的联合声明提出两国将“共同推进东亚一体化”。但是如何理解“共同推进”?怎样推进?以及如何处理与东盟、与美俄印等国关系?这些都是需要认真加以研究的课题。 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源短缺、油价高抬、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中日两国各自为战,还是通过加强合作去解决,这也是对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提出的新挑战。 另外,中国正在致力于经济结构调整,致力于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和实行两税合并新政策等,这些都会对吸引外资产生一些影响;日本经济结构改革在小泉时代不过刚刚开始,日本经济内需不足,制造业过剩,靠外需拉动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还在摸索之中。令人不解的是,在这关键时期,日本政界却热衷于发展政治和防卫力量,任凭经济“自由调整”。显然两国经济的这些结构的调整变化客观上也会要求中日经贸关系寻找新的发展领域。 以上分析说明当前中日经贸关系发展既受到来自政治、经济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发展的脚步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两国既可选择加强合作、共同发展的道路,也可选择减少合作、开展争夺的道路,更可选择拒绝合作、全面争夺的道路。从这种意义上讲,2007年4月,中国总理温家宝访日,将其比喻为“融冰之旅”再恰当不过。中日两国面对这些情况,究竟可以作出怎样的选择,将向何处发展,请看以下分析。 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 在分析两国未来经贸合作将如何发展之前,首先需要简单评述当前两国经贸合作的一些重要基础。 2006年,我国对日贸易达到2073.6亿美元,日本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日本统计,2006年日本对华贸易2113.0亿美元,与对美贸易仅差24.5亿美元,暂居第二大贸易伙伴。如果加上对香港贸易,则日本对中国内地和香港贸易已经超过对美贸易约360亿美元。从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看,截至2006年年底,日本企业投资累计达到579.82亿美元,为我国第三大投资来源地。 在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中,日本企业功不可没。日本大企业几乎都有对华业务,且对华业务在公司里都占有重要地位。日本中小企业也多数与我国企业有直接交往,而间接交往可能已经达到无所不在的程度。 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随处可见,而“中国制造”在日本市场也比比皆是。来自中国国家旅游局的信息,日本国民每年来华旅游都在300万人次以上,而中国公民到日本旅游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还有数据表明,2002年至2004年间日本经济走出10年低迷泥沼,逐步复苏的动力主要是中国因素。日本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中日两国经贸关系已经达到十分密切的程度。但是现状不等于未来,未来中日经贸关系向何处发展还充满着许多变数。 日本是世界上将节约能源和资源做到极致的国家。日本每生产1美元GDP消耗的能源仅有美国的37%、中国的13%,日本利用余热发电效率达到50%,日本家电耗电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40%等。世界油价及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升高,最能节约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最小,反之则受到冲击的强度将上升。这意味着,随着世界油价及资源性产品价格的升高,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也将同步提高。 如果认真研究一下就会发现,日本这种竞争力提高还将出现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即当国际油价由每桶20至30美元涨到每桶50至60美元时,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可能仅仅有一些量的提高,但当国际油价蹿升至每桶100美元时,日本经济竞争力可能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届时,日本经济综合竞争力将有可能跃升一个档次,而美国经济竞争力则会受到相当程度的削弱,世界经济实力对比将再次发生重大转变。而在世界经济大国队列里位居第四的中国,可能面对的是一场“严峻的能源冲击”。显然,面对未来的能源冲击,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将重新洗牌,中日两国的变化可能截然不同。 面对如此巨大的变数,中日之间既有巨大的合作空间,也存在拒绝合作的“理由”。日本国内主张中日存在“战略互惠关系”的一派如果占据上风,选择了合作,将大量节能技术转卖给中国,则中国有可能比较顺利地度过即将来临的“能源冲击”。反之,日本国内主张中日关系存在“战略巨大的、潜在的冲突”派占据上风,拒绝合作,则中国的发展可能陷入被动的局面。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两国合作实现双赢的大量事实。即日本选择合作的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发展了,中国总能有机会充分回报日本。例如1992年和1993年中国经济出现新一轮高速增长热,国内建设需要进口大量钢材,为日本钢铁企业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此举等于回报了日本援建中国宝钢的行动。2002年至2004年,中国经济再次出现强劲增长势头,大量进口日本货物,带动日本经济走出10年低迷泥沼。可以说这是对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支持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充分回报。 如果日本愿意与中国加强节能合作,中国减少了能源消耗,不仅可以减少能源进口,减少两国在全球范围争夺资源的矛盾,还可以持续带动日本经济复苏和繁荣。反之,情况则难以预料。正如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在一篇有关中日经济关系的报告所说:“由于有中国因素,2005年至2010年,日本经济将年均增长1.91%。如果没有中国因素,日本经济将仅能每年增长1.11%。”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