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根治垄断企业福利腐败需形成竞争性要素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1日 11:00 学习时报

  余 闻

  针对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对该省12家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抽查的行为,被查企业员工普遍不看好调查结果,甚至有人认为这只是一场“做秀”而已。

  尽管我不赞成一些被调查企业用国际化作为“挡箭牌”阻碍调查,但是客观地说,我也不看好这次调查,原因很简单,长达2个多月的调查时间,足可以使企业采取各种方式隐匿工资外收入。

  近年来,垄断性国有企业的“福利腐败”问题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和争议。要解决垄断企业的高福利,我认为,必须从改革要素市场入手,方能有效。

  从垄断企业高收入的形成来看,基本上都是通过提供垄断价格的产品或服务来获取利润的。对此,人们或许会问,消费者不买垄断企业的产品不就行了?问题是,这样的产品或服务一般是生活必需品,你不买

生活质量就会受影响。这就是垄断企业一再涨价人们也不得不忍气吞声的原因。

  那么,什么产品和服务弹性系数少而又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它们是要素市场的一些产品,如土地、煤电、资本等。

  从本质的意义上说,要素的价格决定于其稀缺性,越是稀缺的要素,其市场价格越高。在实际生活当中,要素的收入一般是由市场机制来决定的。在竞争性要素市场,要素的市场价格大体反映了要素本身的贡献。

  但在土地、金融、石油、电力、通讯服务,以及各种自然资源及其产品市场等人们熟知的垄断市场上,垄断部门倚仗其惟一性、特许权和产品不可替代性,却能利用垄断价格谋取高额垄断利润。

  可见,要消除垄断企业的高福利现象,须打破其对生产要素的垄断,建立竞争性的要素市场,才能够形成合理的要素收入。为此,政府必须逐步放松对要素价格的控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市场机制在要素价格决定中的作用,按照市场原则扩大生产要素的流动和交换。如果要素流动不存在障碍,劳动力就会向工资水平较高的行业流动,从而有效抑制这些行业工资水平的攀升势头。

  不过,在目前情况下,由于垄断因素排斥竞争,土地、人力、资本等要素流动受到种种限制,新的企业难以进入;再加之“关系”、“身份”、专业等方面的限制,外部劳动力难以进入这些

垄断行业。结果是那些受行政权力或部门利益保护的行业,通过垄断经营获得高额利润,并转化为职工的个人收入。

  中国的收入分配是在一种相对不完善乃至扭曲的市场环境下进行的,收入差距的变化既有市场化本身的因素,同时也是被扭曲的市场化机制作用的结果。垄断企业不合理的高收入就是生产要素市场的改革滞后所致。所以,虽然对垄断企业进行工资调查是有必要的,但要根治垄断企业的福利腐败,前提是对要素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

  来源:《学习时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