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亚洲金融危机已过十年 亚洲经济可否独善其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0日 06:46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袁蓉君 10年过去了,今天的亚洲一扫金融危机的阴影,正沉浸在经济强劲增长、市场繁荣的喜悦之中,一种自满情绪也在悄然滋生。前一段时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生危机并没有对亚洲经济产生像过去那样大的溢出效应,有人据此认为美国对亚洲的影响力在减弱——— 1997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导致资金迅速撤离该地区,严重打击了亚洲经济。10年过去了,今天的亚洲一扫金融危机的阴影,正沉浸在经济强劲增长、市场繁荣的喜悦之中,一种自满情绪也在悄然滋生。前一段时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生危机并没有对亚洲经济产生像过去那样大的溢出效应,有人据此认为美国对亚洲的影响力在减弱、亚洲经济可以独善其身。但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教授5月9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鉴于亚洲经济的外向型特点,依然不能忽视美国经济对亚洲的影响。亚行首席经济学家阿里上周末在亚行年会期间也明确表示,亚洲可以不受美国经济影响的想法完全是一个神话,“根本没有事实的支持”。 在4月24日公布的一份报告中,美林公司驻亚洲经济学家指出,“我们对亚洲能够抵御美国经济放缓的信心越来越强”,“新的出口市场(日本、欧洲和发展中国家)、新的出口产品(服务和劳动力)、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和支持性的宏观政策都有助于缓冲美国经济放缓对亚洲经济增长的影响”。 毋庸置疑,目前亚洲经济正高速增长,并拥有比10年前更多样化的增长动力。1997年正处于通缩境地的日本,如今已恢复了稳定增长。而且,正如美林所指出的那样,以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和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之和已经占到全球总额的20%以上,高于美国经济19.7%的份额。从这个角度来看,亚洲似乎真的能够对美国经济放缓形成免疫。但阿里在最近发表的一份最新报告中指出,全球化的力量和贸易性质的改变只不过掩饰了亚洲容易受美国影响这个特点。以中国这个亚洲最大的出口增长动力为例,尽管其增长率高达11%且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但其最终需求(中国购买的商品)只占整个亚洲贸易量的6.4%,只有日本的一半。阿里表示,当仔细分析亚洲的贸易数据后会发现,70%以上的地区内贸易是由所谓用于生产的“中间商品”组成。在这些商品中,有一半是由亚洲以外的需求所创造的,亚洲总出口的大约61.3%最终消费地是美国、欧洲和日本。 正因如此,阿里说,如果美欧日尤其是美国经济打喷嚏,亚洲仍然会感冒,“美国需求疲弱会打击目前的亚洲增长动力,然后损害亚洲其他地区”。这样说没有一点忽视亚洲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所发生重大变化的意思。众所周知,亚洲更加健康的金融体系、更高的生活水平和足够的外汇储备已经构筑起预防市场脆弱性的屏障。但德意志银行副董事长科赫·韦泽在日本京都表示,投资者不应盲目乐观,认为在美国发生的一切与亚洲无关。 美国黑石公司负责亚洲事务的总管彼得·费歇尔也表示,亚洲不能完全抵御美国经济放缓的冲击。另外,费歇尔还警告说,投资者可能正在错误理解来源于全球经济收支平衡风险的本质。一个普遍的观点是全球失衡不可持续,无论是美国巨大的预算赤字和贸易逆差,还是中国巨大的贸易顺差、日本的超低利率。不过,全球失衡已经持续了相当长时间却并未发生危机,“这说明我们对此尚不了解”。 支持亚洲自主增长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据是,去年该地区成功抵御了美国因房地产市场走弱而导致的经济放缓的影响。然而,高盛集团美国首席投资战略师科恩指出,房地产价格大跌并没有像很多人预计的那样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换句话说,亚洲独善其身的观点尚有待实践的检验。丁志杰告诉记者,如果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必将对亚洲经济产生比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大得多的负面影响。 除了美国经济对亚洲经济的影响外,随着中印等亚洲经济体地位的上升,亚洲在全球的影响也日益广泛。丁志杰指出,今年2月27日中国股市大跌诱发全球股市调整充分表明,与10年前相比,亚洲各国之间的联动性以及亚洲与世界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市场信心的波动可能会引发地区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值得各方特别关注的。 为了避免区域性金融危机的再次发生,东盟成员国及中国、日本和韩国的财政部长上周六发表一项联合声明,同意建立外汇储备体系,区域内任一经济体在面临货币危机时都可动用这一储备。丁志杰认为,在一国的力量不足以与市场对抗时,这种联合起来抵御可能存在的风险举措是值得称道的。 自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亚洲地区在很多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是不争的事实。但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来分析,亚洲经济以出口为导向的增长模式尚未改变,因此,美国等主要外部市场的风吹草动仍然对亚洲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亚洲各国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不应过分夸大自主增长的能力。惟有如此,亚洲才能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