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公平与效率可以互促并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 08: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胡培兆

  自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出现以后,公平与效率就往往脱节了,高效率不一定就会给社会带来高福利,甚至高效率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利益为代价。两者的对立关系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今时代才得以缓和,高效率会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社会福利,并终将在社会主义社会得到和谐统一。

  从五种关系中理解和把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效率一般是指包括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率、投入产出率等的综合概念,属于生产力范畴;公平有竞争公平、买卖公平、分配公平等,这里主要是指分配公平,属于经济关系范畴。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理论界常常讨论的猜想性难题之一。如果我们拓展一下思路,从以下五种关系中去理解,就比较容易把握二者的关系。

  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最终都是为了生活消费。古往今来的经济学家都不否定这一点。斯密说,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凯恩斯说,消费乃是一切经济活动之唯一目的。马克思对二者的辩证关系讲得更明白,生产和消费“表现为一个过程的两个要素,在这个过程中,生产是实际的起点,因而也是起支配作用的要素。消费,作为必需,作为需要,本身就是生产活动的一个内在要素”。所以,两者有“直接的同一性:生产是消费;消费是生产”。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只有通过发展生产的途径才能解决。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是创造社会财富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是一种由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自然等因素有机组合成的创造力。生产关系采取何种模式,由生产力决定。反过来,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历史上各种生产方式前后嬗变替代的原因,就在经济利益关系的公平性与生产力性质是否相适应的问题中。严重不公平而不再有效率的生产关系,必定要被比较公平而又能促进效率的生产关系所淘汰。

  生产与分配的关系。生产所得如何分配,是决定公平的根本。当生产者的生活因合理的分配得到改善时,就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既有效率,也有公平。不公平有正常的不公平和不正常的不公平,不正常的不公平分配才没有效率。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要发展生产、提高效率,就需要扩大投资和进行技术改造,因而积累就是必需和必要的。积累来自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用于生产的要素的所有者如资本所有者、土地所有者及劳动者等国民一年收入的总和。其中一部分用来消费,一部分用来积累。积累多了,消费量就少;消费量大了,积累就少。如何合理划分积累与消费的比例,要由社会和自然的各种因素而定,但最根本的是要看国民收入的状况,丰年多积累,歉年少积累。合理确定积累与消费的比例,是处理效率与公平问题的关键。

  优先与兼顾互换的关系。效率与公平谁先谁后的次序,不是单凭人们的偏好就可以决定的,否则就会受到客观力量的反弹压制,既无效率,也无公平。我们应当坚信,人类社会必定是越发展越合理的,人们共享社会进步成果的公平度会逐步提高。但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较低阶段,一般应当优先重视效率提高。当经济发展到相当规模以后,就要重视提高公平的权重,让社会成员更全面地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公平与效率既然是手段与目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与分配、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两者在本质上就不存在对抗性矛盾。效率是为了公平,公平需要效率。有效率才有公平的基础,有公平才有效率的意义。适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只有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两者才会对立起来。

  社会主义能使公平与效率和谐统一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说,要使效率和公平间取得平衡,不能用政府干预的办法,将富人的部分财富转移到穷人手里,因为这样做会伤害富人的积极性,就像水桶里挖个洞会使社会财富减少一样。可行的办法只能是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平等,让更多的人就业。按他的计算,降低1个百分点的失业率能使GDP增长率提高3个百分点。这固然是个好办法,但他有所不知,即使这样,仍然会有失业人口(西方叫自然失业率)以及就业者的劳动报酬与社会保障问题。水桶挖洞当然会使社会财富流失,但如果从满溢的水桶里舀一点出来给穷人,不也两全其美吗?让富人多交点税来支持穷人,以增进社会公平与和谐,是大大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的。国泰民安是最能促进效率提高和财富增长的社会环境。

  在我国现阶段和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公平的目标不可能是消灭收入差距,而只能是扩大经济发展成果的受益面和共享度,努力做到老有所依、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简单地要求缩小收入差距是脱离现实的,也不符合当今世界财富生产和分配规律。关键是要保障好穷人的基本生活。只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和教育得到保障,矛盾就会缓和。

  社会主义中国的长远目标是建成高效率、高福利、高和谐的社会。这是能够做到的,现在已有端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构建了效率与公平可以并进的模式,GDP以年均9%以上的高速度在增长,2006年GDP总量突破20万亿元,人民生活普遍提高,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78年的57.5%和67.7%降低到2006年的35.8%和43%。美中不足的是,在90%以上的居民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一小部分人的生活还相当困难。按照今天的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我国已具备“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条件。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就一定能使更多的人生活得更好一些,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人民日报》 (2007-04-28 第10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