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主要石油消费国家规避国际油价变动的政策和措施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08:51 中国经济时报
-姜鑫民 2003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在均价25美元/桶的基础上,总体呈现震荡攀升态势,实现了逐年连级跳,价格水平屡创新高,2006年国际油价达到65美元/桶,比2003年上涨了40美元/桶。从近年来国际石油市场情况看,并未发生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石油市场中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石油价格上。近年来国际油价之所以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不是因为国际油价波动的频繁性,而在于国际油价的波动幅度往往与各方的预期有很大差异。 一、此轮油价上涨与以往油价波动的比较 纵观1970年代以来的油价走势,包括当前的本轮上涨,国际油价共经历了五次较大的波动。前四次分别发生在1973年、1979年、1990年和1999年,起因分别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伊朗革命与两伊战争的爆发、伊拉克侵犯科威特引发的海湾战争和欧佩克减产促价政策的奏效。国际油价每一次较大的波动都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对世界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其中,1973年和1979年两次引发了世界性经济危机,被称为世界石油危机。石油危机的主要表现是石油的物质供应紧张,石油价格短时间内暴涨和全球性经济衰退。前三次油价波动都与世界“油库”中东地区有关,直接原因是该地区发生的战争或政治危机,导致石油生产的严重下降以及石油运输通道的中断。导致本轮油价上涨的因素比以往更加复杂,除了与中东地区为主的产油国的局势动荡有关外,世界经济复苏,石油需求增加而增产能力有限,欧佩克限产保价,石油交易投机增加,美元贬值等也是重要因素。 二、引起本轮油价上涨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影响油价的因素越来越多,也变得愈加复杂,难以预测。尽管对油价的走势以及具体价位有很多种不同的预测,但国际上对油价的基本分析大体上是一致的,即认为国际油价由影响供求关系的基本因素起主导作用,同时受偶发事件等非基本因素的影响。2004年以来,国际油价不断走高,仍然是由于供需基本面的支撑。需求方面,世界经济形势整体看好。其中,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美国经济复苏,日本去年开始从十几年来的经济衰退中走出。供应方面,欧佩克继续执行限产保价措施。西方国家的库存处于走低状态。石油供需的基本面决定油价走高。 在供需基本面的基础上,近年来一些突发性事件对油价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可预见性,油价变动更加难以琢磨。德意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都认为,期货投机成为拉动油价走高的最重要非基本面因素。德意志银行的分析资料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世界原油交易中的投机活动增加了一倍。各种套利基金进入油市进行投机加剧了油价的波动。 三、石油消费国应对油价波动的政策措施 国际石油价格随着供需变化经常发生波动是正常的,但波动分正常波动和非正常波动,正常波动是市场因素造成的波动,非正常波动是由非市场因素造成的波动。对石油消费国而言,石油价格上涨时,将直接增加消费者的支出和用油企业的成本,从而拉动物价上涨、对GDP增长产生影响。为避免石油价格波动对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石油消费国采取应对措施。石油价格的正常波动反映供需变化,是市场机制的体现,因而一般不需要政府采取调整措施;非正常波动时油价变动幅度大,非市场因素通过市场供需面影响价格变动,不利于市场的稳定运行,此时政府出台应对政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从各国经验看,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措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通过调节供需的方式来应对国际油价变化,以减少因油价变化对本国经济的冲击;二是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发展替代能源;三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防范石油供应突然中断的风险;四是利用市场化的方式来规避国际油价波动风险。 1、提高用油效率 作为世界石油消费大户的美国、欧盟和日本,均出台了车辆燃油经济性标准,以此提高石油利用效率,减少油价上涨对交通运输部门的影响。例如,1975 年,美国开始执行强制性的燃料效率项目(CAFE)。要求到1985 年,新客车的燃油经济性至少达到27.5 英里/加仑;从1995 年开始,轻型卡车必须达到20.6 英里/加仑。如果汽车没有达到CAFE 标准,汽车生产商将必须交纳罚金;如果消费者要购买低燃效的新车,也必须交纳一定的罚金。1993 年,汽车三巨头克莱斯勒、福特、通用汽车公司和美国政府开始实施PNGV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燃油经济性三倍于传统汽车的新型汽车。日本政府对汽油和柴油的轻型客车和货车也制定了一套燃油经济性目标,在每个重量级中确定具有“最优”燃油经济性的汽车,并以其燃油水平来作为本重量级的燃油经济性标准,同级新车均要达到该标准。 2、发展替代能源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东石油危机后,日本认识到能源品种多元化的重要性,积极发展新的石油替代能源品种。主要通过发展核能,大力引进液化天然气,积极发展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石油进口,降低进口石油在能源结构中比重,石油在总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从第一次石油危机时的80%降至目前的55%。 欧盟鼓励发展生物质能、天然气和氢等替代燃料。《欧洲能源供应安全战略》白皮书规定,到2010年生物质燃料达到能源消费总量的7%,2020年所有替代燃料达到20%。生物质燃料与竞争力较强燃料价格之间的差距通过政策措施来弥补,开始阶段采用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强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尤其是研究能源替代资源的新的开发方案,如燃料电池所用燃料氢(还有甲烷沼气)的研发。 3、建立战略储备 目前,主要由工业化国家组成的国际能源机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战略石油储备,超过其成员国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巴西、南非、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根据本国的石油消费情况,建立了各自的石油储备。 建立石油储备的目的是应对紧急状况下的石油供应中断,同时抑制油价剧烈波动。一般来说,战略石油储备主要用于应付紧急情况,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初期可以稳定市场,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后,则可直接弥补供应不足。另外,在平时,当发生国际纠纷或产油国故意减少供应时,可起到稳定市场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剧烈波动的作用。随着较完善的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的建立,西方国家对油价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而且确实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和IEA向市场投放战略石油储备,消除了市场对战争的恐慌心理,成功地抑制了油价的上涨。 4、发挥石油期货市场的作用 随着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世界上一些国家正在利用金融衍生品市场来规避国际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研究表明,借助期货市场,有助于降低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事实上,墨西哥等国家曾通过套头交易的方式来锁定价格;美国在2000年借助期货市场以轮库的方式释放战略储备石油,实现了稳定市场油价的目标。 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可以增强对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影响力,通过利用国内外石油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应对国际油价波动风险。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