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仍需迎头赶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2日 11:41 上海国资

  形成市场机制是形成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企业创新能力和结果,受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

  陈小洪/文

  近年来,我国企业产品开发供给能力水平已有较大幅度提升,但有竞争力、有较高利润的产品仍然较少。企业创新的组织能力有所提升,但仍然不能适应企业开发的需求。总体来看,企业研发管理及内外创新网络的整合能力,覆盖企业产品、工艺、市场营销和服务整个创新价值链的组织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企业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但仍有差距

  我国企业已能提供门类全面的覆盖各产业的系列产品,许多产品已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但问题仍然突出:轻纺日用品品牌、材料能力尚弱;规模全球领先的IT电子产业,在我国市场高端终端产品以国外品牌为主,重要器件主要靠进口;设备领域,高端产品主要靠外国公司供应或提供技术;冶金、化工材料,产业规模很大,高端产品主要靠进口。

  专利数量已大幅度上升,但专利水平不够高。我国专利申请总量,1990年为4.15万件,到2005年增长10倍以上,达47.6万件;其中我国个人、机构申请的专利中,企业申请比重1990年为16%,2005年则升至33%。但我国企业申请的专利中,发明专利不到1/3,市场地位重要的发明专利更少。

  企业创新投入有较大幅度提升,但与国外企业差距仍然很大。1995年我国的研发费总计只有349亿元,2005年上升到245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20%,占GDP比重同期从0.6%上升到1.3%(表1),其中企业占比已达60%。企业科技费和研发费占销售收入比重大、中企业为分别1.5%和0.7%(2004),水平较低,研发费绝对规模水平更低,我国一些产业的代表企业研发费规模一般都只有外国同业主要公司1/10到1/5的水平,甚至更低。

  观察表明,我国不同产业的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与国外主要企业的差异是不同的。表2反映了以代表企业(业内规模最大或代表企业)为例对一些产业的看法。表中的综合实力反映企业技术、制造、市场、规模(亦反映财力)能力的综合情况,技术能力主要根据产品、技术开发水平估计。

  基于对代表企业的考察,可以将我国的产业分为几类:

  ——有较强技术开发能力、综合实力亦较强的产业,如钢铁、石化;

  ——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综合实力达到中等水平的产业,如通讯设备业;

  ——有中等或较强(根据产品不同有异)的技术开发能力,亦有一定的综合实力的产业,如发电设备、电子IT终端(TV、PC)业;

  ——有一定技术能力,但企业实力尚弱的产业,如

液晶;轿车业代表企业技术能力有待提高,但企业实力相对较好。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有可能较快提升创新能力,但由于影响产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因素复杂,我国不同产业的企业创新能力现状及提升情况亦有所不同。

  企业创新环境和机制有较大进步但仍需改善

  首先,我国多数企业已初步形成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但经营者的认识因企业制度和基础条件不同存在差异。

  形成市场机制是形成市场导向创新机制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企业创新能力和结果,受多种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营者市场导向决策机制就已基本形成,许多企业已初步具备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企业的创新动力主要源于创新的利益机制和对创新成功的预期。表3为最近的一项针对2605家企业的调查,说明我国企业目前主要基于市场因素进行创新。

  其次,外部环境中的多方面因素影响较大。市场成长机会激励和竞争激励是影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成长和创新最重要的环境因素。

  获取资源的环境条件不断改善,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我国企业资金的筹措条件虽逐渐有所改进,但由于风险资本、产业资本市场尚不健全,投融资体系还不能适应企业在不同阶段发展和创新的资金需求,这是我国企业创新的主要阻碍因素之一。

  对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制度因素对我国企业发展和创新影响重大。一些国外专家对我国

摩托车产业的研究指出,除企业基础弱的原因外,
知识产权
保护弱、技术法规执行不严是我国摩托车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较慢的重要原因。

  不同产业的具体政策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形成有直接影响。1980-1990年期间,发电设备的“技术和市场捆绑”、汽车零部件专项贷款、彩管一条龙项目、半导体和软件业的专项支持等政策都推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但一些政策限制竞争、重项目不重企业能力等,却不利于激励我国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第三,从企业内部环境来说,企业“边干边学”不断改进,但仍有较大差距。

  20多年改革使得中国企业内部资源能力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企业诸资源中,物质资源可以买,知识资源部分可以买,制度资源很难买,财力资源要靠股东投资、内部积累,部分可以来自于社会。

  总体来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资源的弱项主要在非物质资源,特别是较难外购的组织能力资源。组织能力需要以知识、制度资源为基础,还需要优秀的企业经营者领导运作。

  研究表明,组织能力及其提升是微软、华为等国内外先进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发展和创新的投资门槛都相对要求高的产业,资金不足是影响创新成功的重要问题。

  第四,企业发展路径和战略变迁影响了技术创新水平和方式。

  尽管存在产业和企业差异,从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我国各产业主要企业的基本发展战略是先上规模、上质量,拉宽产品线,抢占和扩大市场。

  相应的创新战略以模仿创新为主,即模仿新产品,并根据市场和资源情况进行改良创新、集成创新;产品创新是重点,工艺创新主要聚焦于效率和质量的提升;研发以开发为主,应用研究很少,基础研究极少或者说没有;用多种方式获得技术,包括引进设备、购买、合作开发、内部研发等。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创新能力逐渐形成、提升,开始建设知识产权体系,但总体水平还较低。企业采取这样的发展和创新战略,在多数产业,与当时的内外环境是相适应的。

  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近年来,我国较有实力的企业其创新战略开始变化:

  ——产品创新由一般的模仿创新为主变为创新成份更大、水平更高的集成创新、改良创新,在局部领域有较重大创新;

  ——企业投入研发和创新的资源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应用研究的投入开始增加;

  ——企业创新网络开始由国内扩展到国际,开始用收购方式获得创新资源;

  ——领先企业初步搭建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体系,日益重视参加标准开发;

  ——企业创新管理、组织水平有较大提升;大企业开始实行总部和事业部分层的研发管理体系,但在技术密度大的产业,总部技术机构开发超前技术的能力有所提升;出现闪联那样的以企业为主体的开发共性技术的联合体。

  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本质上是企业组织能力的提升。企业组织能力是企业资源的运作能力。我国企业诸能力中,制造能力已较强,但技术、开发、市场(特别是品牌)能力及诸能力的整合能力都还不足。

  总体来看,我国企业已基本形成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但是仍然存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要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不仅需要企业努力,需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还需根据不同产业情况,采取适当政策支持企业增强实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扩大市场。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