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 10:28 《中国金融》

  - 赵春萍

  2005年,中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GDP增速达10.4%。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继续增长。主要特点是:当年中国全社会资金流动规模明显增加;直接融资比重上升,融资格局改善;住户部门资金盈余水平提高,受实际利率变化影响,实物投资和负债形成减少,金融资产形成增加;政府部门从 1992年以来第一次由资金短缺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财政存款增加较多,国债数量有所下降;企业部门资金融入量创历史最高水平,新增金融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平稳;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较快,保险业务平稳发展;对外净金融资产形成扩大,中国资金净外流规模继续增加。

  2005年中国资金流量的总体情况

  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明显增加

  2005年,中国金融市场配置的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为13.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2.6万亿元,增长23.3%,增速比当年GDP高12.9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8.9个百分点(见图1); 全社会资金流量与GDP的占比为74%,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社会资金流量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金融配置的资金数量明显增加,发挥了其现代经济核心的作用。

  中国对外净金融资产形成继续扩大

  2005年,中国国民总储蓄为8.71万亿元(国民总储蓄由国内资本形成、对外净金融资产形成及统计误差三部分组成,统计误差主要是由GDP生产法和支出法的误差引起的),比上年增加1.59万亿元。其中国内资本形成总额为7.7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 1.23万亿元,增长19%;对外净金融资产形成为1.3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999亿元,增幅扩大1.41倍。2005年是中国历史上对外资金盈余最大的一年,即国外使用中国资金最多的一年(见图2)。

  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

  2005年,非金融机构部门(包括住户、非金融企业和政府,以下同)融资总量的基本格局如下:新增贷款为2.28万亿元,比上年减少783亿元,占融资总量的60.7%,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企业债融资2010亿元,比上年增加1683 亿元,占融资总量的5.3%,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上升4.4个百分点。企业债融资的比重明显上升,主要是当年央行推出的短期融资券发挥了较大作用,全年企业通过短期融资券融资1393亿元,有效地促进了企业债券市场快速发展,拓宽了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股票融资1075亿元,比上年减少612亿元,占融资总量的2.9%,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另外,社保基金融资1650亿元,比上年增加466亿元,占融资总量的4.4%,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上升1.3个百分点。通过直接投资从国外融资6482亿元,比上年增加1935亿元,占融资总量的17.2%,占融资总量的比重比上年上升5.3个百分点(见表1)。

  2005年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直接融资比重有所上升,间接融资比重下降。2005年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重为81∶19.1,2004年为84.7∶ 16,直接融资比重比2004年提高3.6个百分点。

  各部门资金流量变化特点

  住户部门资金盈余水平提高;受实际利率变化影响,实物投资和负债形成减少,金融资产形成增加

  2005年住户部门形成的净金融资产2.65万亿元(新增金融资产扣除新增金融负债),比2004年增加1.11万亿元,这说明住户部门资金盈余水平提高,在金融市场上净融出的资金量扩大。

  2005年住户部门净金融资产增加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2004年10月份上调存款基准利率后,物价得到抑制,住户部门储蓄存款持续增加,实际利率上升效应在 2005年显现;二是2005年3月17日,央行取消房贷优惠利率后,利率调整明显影响了住户部门的资产负债配置,具体表现为住户部门减少实物投资和负债,增加金融资产。

  2005年全社会住宅投资比2004年增长14.7%,增幅比2004年下降10.1个百分点; 2005年住户部门新增负债(主要是银行贷款)3027亿元,比上年下降47.8%。从住户部门负债形成结构看:2005年新增短期贷款占全部新增负债比重的34.2%,比上年上升6.7个百分点;新增中长期贷款占住户部门全部新增负债总量的65.8%,比上年下降 6.8个百分点。

  2005年住户部门形成的金融资产增加2.9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8298亿元,增幅为39%。从住户部门新形成的金融资产结构看,新增金融资产中存款的比重继续上升。新增存款为2.1万亿元,占住户部门新增金融资产的71.1%,比上年上升1.7个百分点。

  政府部门从1992年以来第一次由原来的资金短缺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财政存款增加较多,国债数量有所下降

  2005年全社会资金流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政府部门由过去的资金短缺部门变成资金盈余部门。1992年以来,政府部门一直是资金短缺,在金融市场处于净融入资金的地位。2005年政府部门的资金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政府部门由资金短缺变成了资金盈余。2005年政府部门净金融资产形成(资金盈余)3470亿元,而2004年政府是资金短缺,净金融负债形成2430亿元。尽管2005年政府预算内赤字2281亿元,但由于预算外及其他资金盈余较多,所以政府部门总体上是资金盈余的,这表明政府部门长久以来是一个赤字部门的状况发生改变。

  从政府部门新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看:2005年政府部门新增资金运用8359亿元,比上年增加6172亿元,2005年末财政部门在金融机构的存款余额为8007亿元,政府部门新增金融资产比上年扩大2.82倍。其中,新增存款比上年增加5852亿元,占政府部门金融资产增加总量的94.8%。在新增存款中政府部门财政存款增加1770亿元,比上年增加1204亿元。2005年政府部门新增资金来源4889亿元,比上年多增272亿元。其中,新增贷款242亿元,比上年多增加124亿元;新增国债2997亿元,比上年少增加178亿元;新增社保基金1650亿元,比上年多增加466亿元。

  企业部门资金缺口较大;新增金融资产、负债结构变化平稳

  2005年企业部门净金融负债形成(新增金融负债-新增金融资产),也即企业部门资金缺口为1.37万亿元,比2004年扩大4579亿元,扩大的幅度为52.4%,是企业部门历史上资金融入量最多的一年。企业融入资金较多的主要原因有:一是统计资料表明,2005年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合计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与2004年相比提高 1.1个百分点。投资增速提高,使企业从金融市场上的融资量加大。二是与2004年相比,宏观政策相对宽松,企业从金融市场融入的资金较多,从民间融资量比上年有所减少,温州市民间融资的加权平均利率由2004年末的12.1%回落到2005年末的9.6% 就说明了这一点。

  从非金融企业部门新增金融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看:2005年非金融企业的新增金融资产总量为1.6万亿元,比上年减少2828亿元,下降15%。其中:非金融企业新增存款1.22万亿元,比上年减少3523亿元,占其资金运用的76%,同比下降4个百分点;新增其他金融资产3848亿元,比上年增加695 亿元,占非金融企业部门资金运用的24%。2005年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新增金融负债总量为2.9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751亿元,增幅6.3%。其中,新增贷款1.9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868亿元,占非金融企业部门全部资金来源的62.9%,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金融机构资产扩张较快,保险业务平稳发展

  存款货币机构新增存、贷款双双增长,资金流量规模有所上升。2005年存款货币机构新增资金运用5.46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8万亿元。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结构发生了变化,

证券市场金融资产的比重加大。一是当年存款货币银行购买中央银行债券1.4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7598亿元,主要是央行对冲国外资产的增加;二是存款货币银行购买国债和金融债券分别为2890亿元和4168亿元,比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454和616亿元。2005年存款货币银行新增贷款2.39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85亿元。2005年存款货币机构新增资金来源4.81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3万亿元,主要原因有:一是居民储蓄存款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当年居民储蓄存款增加 2.16万亿元,年末居民储蓄存款同比增长18%,比上年同期高2.6个百分点;二是存款货币银行发行金融债券50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66亿元。

  保险业务平稳发展。2005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1898亿元,比上年增加710亿元,主要是购买金融债1047亿元;资金来源3291亿元,比上年增加700亿元,主要是新增保险准备金2744亿元,比上年多增281亿元。

  国外直接投资创历史新高,我国通过直接投资“走出去”的资金也有明显增加

  2005年国外对我国的新增资金运用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多增491亿元,同比增长59.6%。其中,国外对我国新增的直接投资6481亿元,比上年多增1935亿元,是历史上直接投资增加最多的一年;国外对国内新增证券投资(主要是股票投资)1667亿元,比上年多增763亿元。

  2005年我国对国外新增资金运用2.4万亿元,比上年多增7508亿元,同比增长 45.4%。其中,我国对国外新增贷款1064亿元,比上年多增265亿元;国内在国外的新增存款86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1572亿元;受国际利率变动的影响以及QDII的逐步规范,2005年我国境内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对外证券投资增加较多,净流出资金2020亿元,2004年为净流入资金540亿元;国内新增对外直接投资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77亿元,比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2001年还多356亿元,我国通过直接投资“走出去”的资金明显增加。

  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

  从资金流量反映的趋势和结构看,2005 年我国金融市场配置的全社会资金规模的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上是协调的,但是,在资金运行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认识和解决。

  有效调控全社会资金总量,防止出现投资增长过快

  从1992~2005年资金流量表的数据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与全社会资金流量增速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见图3),投资增速与当期资金流量增速的相关系数为0.739。 2005年全社会资金流量规模增长较快,在这种情况下,一是要注意合理有效配置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要防止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有效地控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融资需求,防止出现投资增长过快。

  引导地方政府建立科学发展观,控制地方政府由于资金宽松导致投资动机扩张

  2005年我国政府部门由资金短缺变成了资金盈余。政府部门预算内资金仍是赤字,政府部门的结余资金是由预算外等方面资金带动的,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宽裕助长了地方投资过快增长。因此,要积极推动地方政府建立科学发展观,更好地专注于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严格控制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以及对投资活动过度的干预和介入。要强化地方政府预算外资金的管理,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可支配收入和储蓄资金的较快增长的趋势,从政府部门资金来源上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

宏观调控,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

  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控制资本外流的增幅

  近年来,我国资本外流现象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1994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资本净外流国家,12年来国外净运用我国资本累计达到3.36万亿元。

  我国资本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收支持续保持双顺差,给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带来很大的压力。为此,要采取措施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应实行以消费需求为主扩大内需、降低储蓄率、调整外资优惠政策、扩大进口等结构性政策,实施“走出去”战略,有效利用外汇资源,进一步改革结售汇制度,逐步实现由强制结售汇向意愿结售汇的转变,进一步放宽所有出口创汇企业的留汇额度。

  进一步改进融资结构,优化资源配置

  2005年直接融资的比重有一些提高,融资方式有所改进,但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仍占绝对的优势,直接融资比重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应继续加强市场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发展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资本市场,健全各类金融工具的融资功能,提高融资效率,降低金融风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