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海外工业园:拉开中国企业全球转移序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8:28 《商务周刊》杂志

  标语:全局

  常年处在国内产能过剩和国外反倾销调查的夹缝中,中国制造企业纷纷将目光瞄向海外,形形色色的“工业园区”政府的引导下,正在周边东南亚国家、非洲以及俄罗斯等地区落地开花

  □记者 袁瑛

  制造业的困局

  目前,国内制造企业似乎已被逼入一个“绝境”。

  商务部2006年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国内600种主要商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446种,供求基本平衡的商品154种,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分析师指出,在五金、纺织、家电以及很多轻工制造品行业中,国内已出现大量过剩产能。而另一方面,来自中国制造品主要出口目的地欧盟以及美国的反倾销调查有增无减。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柴海涛表示,中国已连续10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这其中,机电、轻工等制造品成为“重灾”行业。

  “屋漏偏逢连夜雨。”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这样形容自己企业目前的处境。他和温州同行们最头疼的莫过于自2006年10月欧盟对中国皮鞋产品施行16.5%的

反倾销税。中国鞋产品年出口欧盟总额占欧盟鞋类进口总额的20%,而其中温州鞋又占到60%以上。

  一直以来,欧盟、俄罗斯、

乌克兰是中国鞋出口在欧洲的三大市场。“征收关税后,多数欧洲经销商都不会承担接近17%的高额关税。”郑秀康对《商务周刊》说,“这可能使得原本在中国生产的订单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中国的制鞋优势将被取代。”

  最近更雪上加霜的是,俄罗斯也由于存在 “灰色清关”问题,温州鞋在去年连续几次遭遇俄税警强制拉货事件。尽管中俄两国为了此事曾几经斡旋,但局面依然没有多大改变。

  2006年6月,中国商务部开始实施有关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计划,这让郑秀康和康奈摸到了一个走出困境的全新思路。

  商务部的该项计划实际上在去年初就已经确定了。一位商务部官员说,商务部内部工作会上提出了商务领域的12项重点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在海外建立经济贸易合作区。 在那次会议上,商务部高层官员明确提出,中国彩电、洗衣机等家电行业产能过剩,而一些国家又缺乏这些产品,供不应求,可以利用这种方式让中国的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外,实现双方国家的互通有无。

  康奈集团其实早就有意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与中国黑龙江接壤的乌苏里斯克建设一个经贸合作区。康奈负责经贸区项目的周津淼副总裁告诉《商务周刊》:“乌苏里斯克成为2006年首批中国在国外的8个经济贸易合作区之一,其背后体现的国家支持,无疑给康奈吃了一颗定心丸。”

  同一批中标的企业还包括海尔这样的家电制造商以及浙江主营电表仪器的华立集团。海尔在2001年就开始在巴基斯坦开展家电生产和销售业务,不过几年过去了,一直发展缓慢。直到去年11月,海尔在当地的“海尔-鲁巴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海尔-鲁巴经济区开发公司总经理安广飞告诉《商务周刊》说,“2001年在这里开工建设的海尔工业园,只是实现了冰箱、洗衣机等产品生产的部分当地化,而如今的经济区则大大超越了工业园的概念。”

  华立集团则选择在泰国建设自己在海外的第一个工业园区。由于较早就扎根于当地市场, 并在2005年就启动了工业城的项目,华立在商务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的评估中,综合得分仅次于唯一参与竞标的央企中国有色集团,位居第二。

  这些中标企业选址正体现了中国政府引导企业“走出去”的一个主体思路。在投资国的选择上,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认为:“要选择那些既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又能对所在国家发展有帮助,能实现两国‘双赢’的产业,这样对对方能带来好处,实现长期友好发展。” 2006年,中国顺利举办“中国·俄罗斯年”,2007年,俄罗斯也将举行“俄罗斯·中国年”,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合作将空前紧密;2006年年底,中国与巴基斯坦在胡锦涛主席访巴期间签署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2007年初,中国与东盟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中国与泰国的经贸合作将延伸至更广泛的领域。

  多样的海外工业园

  作为中国主管合作区项目的政府部门,商务部合作司一直强调“少说多做”,但就合作区的具体形式,该司官员明确表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只是一个总概念,具体形态既可以是中国工业园区,也可以是中国科技园区,还可以是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园区,“目前没有固定模式,具体形态完全靠企业创造”。

  华立集团对自己在泰国建立的“泰中罗勇工业园”定位很清晰——“为中国企业在泰国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负责海外业务拓展的肖琪经副总裁向《商务周刊》介绍说,华立已经在泰国有6年的运作经历,对当地的经济、法律制度以及人文环境都很了解,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有足够的经验来运作一个工业城这样的平台,服务于近年来受国外反倾销比较严重的行业,比如汽配、小家电等。“帆板出海,不如舰队出海”,“集体走出去”,是肖琪经一直强调的中国民企应该选择的海外发展模式。

  不同于华立选择汽配、机械、建材及家电等与华立的电表及相关电子产品不会形成“同质竞争”的企业入园,海尔则希望在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引进以家电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安广飞对此的解释是:“海尔想要转变自己在巴基斯坦的角色,希望自己能由过去的家电生产商变成一个家电产业链平台运营商,负责经济区的建设以及相关产业的招商开发,为入区的中资企业搭建巴基斯坦及周边南亚市场的跨国通道。”海尔目前也是在朝这个目标前进。如今的经济区大大超越了原先“工业园”的概念,面积由过去的17万平方米拓展到现在的1平方公里,而且预留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康奈集团则是按照俄罗斯的招商特点来确定园区的产业结构。集团副总裁周津淼介绍,除了首期进入园区的6家制鞋企业外,来自有色金属冶炼、木材加工等制造业,以及运输物流和商务服务业等多家企业也正在签署入驻协议。由于成品和半成品出口到俄罗斯须缴纳的税率差异巨大,首期已经入驻康奈俄罗斯经贸园区的6家制鞋企业还都只是选择在俄罗斯进行产品的最后一道程序,距离在园区内构建和运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还需时日。

  无论采取哪种模式,这都将是中国制造企业“走出去”的有益探索。在这种被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称之为“集群式投资”的模式下,中国有色集团、华立、康奈、海尔等在海外建立工业园区,更多的中国企业将有可能凭借这些平台,在海外形成中国政府所希望的“企业团队”。政府主动引导,企业海外集体投资,中国制造业由此拉开了于全球范围进行产业转移的序幕。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