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频繁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否遏止流动性过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02:27 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北京2月25日电(记者 张旭东) 2月25日是中国人民银行实施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之日,从这一天开始约有1600亿元银行资金将被冻结。而此时距离上次1月15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仅过一个多月。 根据历史数据,央行在过去不到8个月的时间里已连续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已上调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如今将执行10%的标准。 央行如此频繁动用存款准备金这一货币政策工具,其政策用意主要是对冲当前流动性过剩。央行在2月16日宣布这一决定时称,当前国际收支顺差矛盾仍较突出,贷款扩张压力较大,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以巩固宏观调控成效。 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当前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从2003年到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是贷款增长过快,投资增长过快,外汇流入比较多,国内银行间流动性偏松,资金充裕。 央行行长助理易纲日前表示,从2003年至今,适当收回流动性,紧缩银根,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取向。这几年央行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同时提高了利率,这些都是紧缩银根的措施,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据央行统计,2003年至2006年央行发行票据净对冲流动性约3万亿元;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深度冻结流动性约1万亿元。而进入2007年后,银行新增流动性问题依然突出,央行又连续两次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进行对冲。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照存款的一定比率保留流动性,以往被称为是政策效应比较猛烈的政策工具。不过,在流动性过剩的状况下,当前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的手段已渐成为央行的“常规武器”。 央行已表示,当前小幅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属于“适量微调”,并不属于政策“猛药”。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也增强了央行调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不少专家也认为,从2006年开始,央行明显采取了对存款准备金率实施“小步快跑”的方式。 不过,流动性过剩问题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国内问题。在国际国内因素综合作用下,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加剧。央行表示,如果国内外条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国际收支较大顺差仍可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持续。因此,未来央行可能将不得不继续面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给过多的局面,对冲流动性仍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 数据显示,流动性在2007年1月份没有减弱的迹象。根据央行2月15日公布的报告,人民币贷款增速依然很快,1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比去年末高0.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依然维持在高位,据海关统计,1月份实现贸易顺差158.8亿美元,较2006年1月增长了67.3%。 展望2007年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希望能够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和银根,使得当前货币信贷增速更加慢一点。有专家预计,面对新的流动性,央行仍会继续使用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手段,甚至不排除运用利率的手段。 央行此前也已表示,搭配运用公开市场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有效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是今后央行所采取的政策手段之一。 不过,对今后是否加息,易纲认为,目前利率水平和整个经济金融指标是基本相适应的。“是不是要有所变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央行会高度关注投资、市场、价格等各项经济指标的变化,实施最优的货币政策。”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