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月20日电 美国《世界日报》日前刊出社论《中国-东盟自贸区尚需文火慢炖》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要从高端推动,有其必要,而现阶段更重要的可能是“软硬皆施”、“文火慢炖”:即要同时着力软硬件建设,各成员间需要更多的细腻。
文章摘编如下:
虎年未至,中国已开始鞭打快牛,提早入手筹备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预定10月举行的博览会是第七届,同期要办的峰会是第四届,本是为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而办,自贸区已在元旦起步,中方对博览会和峰会,因何热情如此之高?
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开通,在中国和东盟的经贸关系上,应带来“新起点”、“新机遇”、“新使命”。中方希望,早些开始筹备博览会和峰会,不仅在筹备期间能为自贸区加温,届时会议召开还能有东盟各国主要领导人出席,为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升温。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当时的中国总理提出,中国持续热情推动,历时十年终于建成。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拥有11个国家、19亿人口、接近6万亿美元年国内生产总值和45000亿美元的年贸易总额,因而是继欧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世界第三大自贸区,是中国第一个启动的对外自贸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同时还是一个区域经济体与一个国家合作组成的特殊自贸区。
中国本来已是东盟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自贸区启动后,双方约有7000种产品将享受零关税待遇,意味着双方九成贸易产品将实现零关税。从理论上来说,双方都应充满热情,当平台搭建起来后,自由贸易将高歌猛进。
同时,客观上的一些问题也需要注意。首先是中国与东盟间存在着贸易环境的差异,也存在着各自管理方式的不同,甚至重大贸易和其它管理政策的区别。
其次是交通基础设施仍待改善。自由贸易,交通先行,过去十年中国与东盟间的交通安排确有改善,特别是跨境公路建设,但因建设资金、周期和国家间协商等问题,跨境交通离畅通还远。而境内交通,东盟通道的地方,除广东外多属中国西部地方,交通隔涉,设施落后于内地,必然带来影响。
其三,服务未能配套于货物贸易,特别是金融服务。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金融机构的互设还不流行,协作也力度不够,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还在试验之中,货币不能自由兑换,交易十分不便,这对未来的投资更是不便。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当然要从高端推动,诸如博览会、峰会之类活动,国家领导层和业界领袖们会晤,有其必要,而现阶段更重要的可能是“软硬皆施”,“文火慢炖”。
所谓“软硬皆施”,是软件都要加快建设,最重要的软件,不外是中国与各国间贸易政策的协调,其次是服务的跟进,特别是金融业和物流业的跟进。而硬件方面,自然重在交通,不仅是跨境交通,还有境内接驳的交通,因为自由贸易已不是小额边贸。
至于“文火慢炖”是说开通自由贸易,但制度不同,国情不一,风俗相异。彼此之间需要更多的细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