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融时报:“世界工厂”面临适者生存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9日 23:12 中国网

  【英国《金融时报》2月26日文章】题:工厂面临适者生存(记者 汤姆·米切尔)

  业务向内地转移

  在广东省的制造业中心东莞,位于城东的常登鞋业有限公司在鼎盛时期曾有7000名工人。如今,公司的厂区犹如一座废城,里面只有几十名百无聊赖的保安、管理员和技术人员在监督装配线的拆卸。

  在被废充的工人宿舍包围的公共社区,美发店、乒乓球室和医务室已是人去楼空。拍卖公告上写着,邀请任何有意购买该厂5辆汽车的人前来参加竞拍。该公司已于去年12月被拍卖。

  庞伟(音)带着记者参观了厂区。他说:“公司的台湾老板已经70多岁了,不打算干了。他已经回到台湾。”

  庞伟是邻近东莞的广州市的一位企业家,他出资100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常登公司的固定设备,准备将其转售给其它制造商。在工厂里,技术人员负责监督将缝纫机和其它机器从楼上搬到一楼,以便潜在买家考察。

  当前正在上演的是一场适者生存的竞争,受影响的主要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小工厂。还有的公司正在将一些价值较低、时间敏感程度较低的业务转移到位于生产成本更为低廉的内地省份的新工厂。

  主要源于成本压力

  据亚洲鞋业协会、中国最大制鞋企业之一的华坚集团董事长张华荣(音)介绍,2006年以来,该行业工人的基本月工资已经涨了一倍,达到200美元。

  通过庞伟的客户,人们可以对由于成本上涨而导致的产业迁移有个大概的了的了解。庞伟的客户之一迟师庆(音)在广东北部与湖南交界的韶关经营着一家拥有300名工人的小鞋厂。

  迟师庆说:“在韶关也不容易招到工人。没人愿意搬到那儿去,我只好招当地人。”

  他还说:“现在,韶关的工资并不比东莞低很多。”他工厂工人的工资是每月1200元人民币。

  迟师庆的工厂只向国内市场供货,这让他稍感宽慰。这意味着他并不面临另外一个重要的成本压力——人民币不断升值。2005年中期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上涨了15%左右。

  广东的一些工厂在近段时期关闭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于上个月开始实施新的《劳动合同法》。在1月1日前关闭工厂,老板就可以避免按照新劳动法支付数额更高的补偿金。

  亚洲鞋业联合会负责人说,去年的成本上涨已经迫使中国南部一个重要工业中心的15%的制鞋企业关闭或迁移。

  不会威胁整体格局

  众多工厂关闭的现象主要局限于小型企业,这些小企业受到了更高效的较大竞争者的排挤。这些工厂的倒闭似乎对中国总体的制造业实力没有造成威胁。

  尽管成本有所上涨,广东仍然提供了很多制鞋商和其它出口制造企业不愿放弃的好处——其中最重要的是该地区具有世界水平的基础设施和熟练技术工人。去年该地区的出口增长了22.3%,达到了3693亿美元,占了全国出口总量的30%。

  然而在中国,成本的上涨可能意味着这个世界工厂将很快成为通货膨胀的重要输出者。2005年末,所谓的“中国价格”开始上涨。此前中国的出口商品价格经历了数年的下滑。

  张说,今年他的企业制造的鞋类产品的平均价格将上涨1美元。去年他的企业出口了超过700万双鞋。

  由于工资和其它成本的上涨,张的企业已经放弃了把东莞的劳工数量增加1倍,使其扩充到4万人的计划。它将转而扩大它在内陆的江西省的一个生产基地。

  全球鞋业工业的中心一直在迁移,它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台湾和韩国转移到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南部。张对东莞关闭制鞋企业数量的估计显示,制鞋业的中心可能正在向中国内陆省份和东南亚其他国家转移。

  张说:“东莞30%40%的制鞋工厂将转移到内陆,但是这个过程将进行得比较缓慢。”他又说,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年时间。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