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贸易大国日本的成功转型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 10:43 21世纪经济报道

  大连报道 本报记者 滕晓萌

  直至今日,日本仍然有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外向型经济转型实例。上世纪80年代中,为巨额顺差和外汇储备所苦的日本提出了从出口国向进口国转变的目标。日元升值、低端制造业向海外转移、国内发展高新产业、提高人民收入以刺激消费……尽管此后经历了“泡沫经济”破灭和10年经济的停滞,日本仍然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于这一段历史,外界一直褒贬不一。

  在日本之后,这一模式似乎成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宿命。随着国家产业链在劳动力廉价地区的不断转移,“亚洲四小龙”也在上世纪90年代经历了相似的转型。如今,中国也正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中国之后,也许还有越南等一批国家将在10年内达到这样的阶段。

  为了实现经济转型的目标,日本官方贸促机构——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职能也一变再变:从促进日本出口,到促进日本进口,再到现在以促进日本企业对外投资为主。日本振兴机构副理事长冢本弘(Hiroshi Tsukamoto)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日本转型的经验。冢本弘在进入贸易振兴机构前,曾在日本通产省任职多年。

  日元升值并未影响宏观经济

  <21世纪>:目前亚洲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普遍面临对出口过度依赖的问题。中国也和战后的日本一样,一开始通过鼓励出口来吸引外资和储备外汇,但是在发展了一段时间之后,经济暴露出了顺差过大、

外汇储备过多、引发国际贸易争端,日本大概是什么时候开始认识到这一问题的?

  冢本弘:这要说到1986年,日本当时的首相中曾根的私人咨询机构“以实现国际协调为目标的经济结构调整研究会”发布了“前川报告”。这份报告提出,日本要努力改变经济结构、减少贸易顺差,实现收支平衡,这份报告对于日本非常重要,表明了日本政府调整的决心,提出了全面的政策,是日本经济的一个转折点。

  <21世纪>:那么当时日本国内对于这一问题是否存在争议,削减贸易顺差和让日元升值,是迫于欧盟和美国巨大的压力吗?

  冢本弘:当时日本国内对日本应该减少顺差、促进经济转型没有争议,我们所讨论的只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政策,我们没有怀疑过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21世纪>:那么当时日本的主要做法是什么?

  冢本弘:当时日本的政策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上,日本1985年签署了“广场协议”,改变了

汇率,让日元对美元升值,这对于减少顺差是很重要的。

  <21世纪>:但是很多中国专家并不赞成贸然让货币升值的做法,他们认为,“广场协议”的签署没有给日本带来好处,反而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出口行业甚至整个经济。

  冢本弘:我想对“广场协议”的评价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因为货币升值本身就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是的,日本的出口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们失去了价格优势。但是另外一方面,日本的购买力增强了,我们可以到国外去购买更多的资产。所以总体来看,我不认为日本的宏观经济受到了损害,主要影响的是出口部门。

  <21世纪>:在外向型经济的国家,对出口部门的影响会直接影响到庞大人口的就业,而就业在中国和日本这样的人口大国,是非常敏感的问题,你们当时有没有这样的担心?

  冢本弘:确实调整是痛苦的。我们也明白,中国政府也正在很严肃地考虑调整自己的经济结构。在日本,当纺织这样的部门进行调整时,确实有很多人失去了工作,但是我们做了很多努力,来帮助他们在新兴的高新技术行业找到新工作。

  中国已到转型阶段

  <21世纪>:除了货币政策之外,另外还有哪些旨在促进收支平衡的政策?

  冢本弘:除了宏观货币政策外,我们也鼓励日本企业到国外去投资生产。之前我们在日本生产,然后出口到美国,令美国非常不满。但是如果日本企业直接到美国投资生产,再在美国当地销售这些产品,就不会有这样的纠纷,这也是减少顺差的一个好办法。

  再次,在微观方面,也是JETRO参与比较多的工作,就是促进日本从别国的进口。

  <21世纪>:中国政府现在也表示希望促进进口,但是由于中国本身是一个制造业大国,所以,似乎我们能够从国外进口的产品非常有限,在这方面,日本有一些什么样的经验?

  冢本弘:基本上,进口主要不依赖于政府的努力,而是取决于私人企业,但是我们会做很多细致的工作,去帮助其他国家的企业开发日本市场。以汽车行业为例,美国和中国的行车规则是一样的,都是车靠右行驶,方向盘在左边,但是日本恰恰相反,方向盘是在右边的,所以欧洲车当时在日本市场上销售情况好于美国车,1991和1992年,我在纽约任职期间,做了很多工作帮助美国的汽车厂商了解日本市场,根据日本人的需求开发产品。

  <21世纪>:但是谈到汽车市场,我想进口的增加也是因为日本政府更进一步开放了市场吧?

  冢本弘:是的,之前我们对于汽车进口有很多限制,但当时为了减少顺差,我们除了汽车市场之外,还开放了半导体等市场,让日本消费者接触到更多国外产品。

  <21世纪>:难道你们不担心对日本本土产业造成冲击吗?

  冢本弘:产业转型不可避免地会给一些企业带来痛苦,但是我们认为这是值得的。就以纺织业为例,中国的

纺织品因为出口过多,伤害了美国和欧盟等国相关产业,所以现在欧美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实行配额管制。但事实上中国纺织品出口到日本的也很多,为什么我们没有提出抱怨?因为我们早就进行了相关产业的改造,很多日本的纺织品公司都到中国投资生产,再从中国进口到日本,而在国内的生产企业,则以发展高新技术为主,所以中国进口的纺织品不会对日本经济产生困扰。

  <21世纪>: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日本进行经济结构调整时,已经是一个发达国家了,这会不会令中国有一些特殊的困难?

  冢本弘:当然,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在某一些产业,就比如说纺织业来讲,中国已经达到了发达国家的实力和水平,所以这些行业应该到了产业升级的阶段。

  <21世纪>:但是可能和日本企业不太一样的是,中国企业大多数是做加工贸易出身,缺乏自身的品牌和技术,也缺乏创新能力,这令很多人都担心中国企业能否成功进行产业升级,以及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海外投资。

  冢本弘:我想还是以汽车制造业为例,中国和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不同的地方,是中国的汽车厂商大部分由外商投资,没有自己的品牌和技术。但是现在有一些民营的汽车厂,他们也开始生产经济型汽车,并出口到中东这样的地方,所以我想企业还是有能力的。

  至于海外投资,我想中国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公司,比如海尔、华为等等。我相信现在已经到了中国公司海外扩张的阶段,JETRO也在做工作,帮助更多的中国公司到日本去投资,我们非常欢迎中国公司。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